正文 第11章 拿破侖(6)(2 / 2)

4月13日,他命令手下人抄下他口述的遺囑。

4月15日,他親自抄寫這份遺囑,並在上麵簽字。

4月18日,他口述一封信,叮囑在他死後,把這封信交給聖赫勒拿島的英軍總督,並要求英國人把所有的隨從人員和仆人送回法國,並希望把自己的骨灰安葬在巴黎塞納河畔,安葬在他“如此熱愛的法國人民中間”。

5月5日傍晚,拿破侖在半昏迷狀態中從床上起來,可不久後又忽然昏倒,他和貼身仆人都跌倒在地。當人們把他抬起來時,他再也不能恢複知覺了,接連幾個小時躺著不動,睜開眼睛,沒有呻吟。

在拿破侖的房間裏,集合了他的隨從人員和仆人,他動了動嘴唇,但人們幾乎什麼也聽不清。這時大洋襲來猛烈的暴風雨,把大樹連根拔起,刮走了島上的一些房屋,全島震動。

這時,離床很近的人聽到他最後的話:“法蘭西……軍隊……先鋒……”

下午6點鍾,即公元1821年5月5日下午6點,拿破侖與世長辭,永遠合上了他平生最喜愛看戰場地圖的雙目。

哭泣著的仆人馬爾尚把他所保存的——拿破侖在1800年6月14日馬倫哥戰役中所穿的大衣蓋在他身上。

在送葬的行列中,除了隨從人員和仆人外,還有衛隊全體人員、全體水兵和海軍軍官。禮炮轟鳴、槍聲震蕩,英國人向死去的法國皇帝致最後的軍人的敬禮。槍炮聲激越雄壯,回聲響徹山穀,越過峭岩的群峰,告知彼岸的世界,古往今來最偉大的戰士、指揮官和執政者已經長眠!

19年後的1840年,他所熱愛的法國人民派來軍艦,滿腔熱情地迎接這個偉大的靈魂回歸故土。法國人民曾被拿破侖非凡的天才所鼓舞,將他推上光榮顯赫的峰頂,到頭來卻由於他屢犯荒唐的錯誤而墮入災難的深淵,但他們卻始終愛戴著這位偉大的領袖。

時間,畢竟已過去了近兩個世紀,今天,我們回首縱觀拿破侖的一生,也許能得出以下公正的斷言:

拿破侖垮台的根本原因,不在於法國人民有什麼這樣那樣的缺點,因為他們對他始終效忠不渝,也不在於他所痛斥的將軍或政客的出賣,因為既然有4000萬民眾的忠心耿耿,這種叛賣就顯得無足輕重了。他的失敗,根本原因在於他的性格與那個時代的特點。

拿破侖的性格屬於好鬥的類型,具有專橫跋扈的本能。他是如此地敢於冒險:一麵與英軍和西班牙起義民眾作戰,一麵又公然出兵與俄羅斯的嚴寒搏鬥;一麵輕蔑地拒絕布拉格會議對他有利的和平條件,一麵在萊比錫失敗後錯過保持其“自然疆界”的時機;一麵在滑鐵盧戰役中公然地以弱對強,一麵輕易放權於巴黎的政治敵手;一麵大規模破壞歐洲封建王朝的統治,一麵又建立了自己的帝國……事實上,他那熾熱的青春活力,40歲以後已在“無往不勝”這個模子裏僵化並生鏽,從而產生了他致命的自高自大與剛愎自用的性格,這在他一生的曆次危機中都成了禍害。直到最後流放到聖赫勒拿島,他還是一樣地固執於不切實際的希望,這無不導致了他的最後毀滅。

盡管遭到毀滅的結局,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在治理國家、煥發人民的才智和運用戰爭藝術等許多方麵,完全是超群絕倫、冠壓古今。他的偉大,不但在於他指揮了許多傑出的戰役,而更在於他在戰場和治理國家中投入了非凡的勇氣和智慧。這種勇氣和智慧,使得他成為了一座巍然屹立的曆史紀念碑,雖然飽受狂風暴雨的摧殘,卻還是光芒四射,宏偉壯麗。

縱觀曆史,人類總是把崇高的榮譽授予那些胸懷大誌敢作敢為,建立了豐功偉績的英雄。

拿破侖是一個世界曆史奇跡的創造者!這個駕馭法國革命、改造了法國生活的人;這個使西方的熱力滾滾衝入東方因而影響了東方思想意識的人;這個最終把世界千千萬萬人的思念引向南大西洋聖赫勒拿島的那塊孤獨的岩石的人,必將永遠屹立於人類曆史上千古不朽者的前列!

拿破侖在軍事上的驚人戰就,至今仍被廣泛傳頌,他創造的不朽業績,是人類浩繁的史冊中不可抹煞的重要一章。

進入21世紀的人們仍然可以從拿破侖的果敢多謀、勇往直前、不屈不撓的精神中汲取養分,去做“行動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