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多壯誌

亞伯拉罕·林肯,1809年2月12日出生於美國肯塔基州的霍金維爾,他的父母是英國移民後裔托馬斯·林肯和妻子南希。托馬斯是個拓荒者,亞伯拉罕從小就幫助父親開荒種地,在勞動中鍛煉了體質,培養了純樸的個性。

亞伯拉罕從小就渴望讀書識字,常常借助火光用炭塊在木板上練習書寫。由於沒有條件到離家很遠的地方求學,他的整個童年隻斷斷續續地上過不到一年學校。他頑強刻苦地自學,不斷獲得了各種知識,成為家中第一個有文化的人。

小林肯同附近莊園的黑奴交上了朋友,非常同情他們的遭遇,要求父親解釋:“為什麼奴隸主對待奴隸如此粗暴殘酷?”父親完全理解兒子的憤慨,也對奴隸製度十分不滿,可是他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為生活所迫,小林肯在7歲時隨全家遷至印第安那州斯潘塞縣鴿子河邊一塊人煙稀少、野獸橫行的高地。在邊疆,年輕人應騎射精通,勇武凶猛,如果用這一標準來衡量林肯,那麼可以說他是個“柔軟”和多愁善感的年輕人。他曾冒著挨打的危險阻止一群男孩用燒過的火棍折磨一隻烏龜;在一次隨父親打獵時,他看見自己打傷的野雞鮮血直流而感到陣陣惡心,從此不再打獵。

不懂感情的父親因此對林肯很看不起,而林肯也對父親感情淡薄,甚至在父親臨終時,也拒絕要他到病床邊的請求,更沒有參加父親的葬禮。

林肯9歲時,生母南希·漢克斯去世。第二年父親又娶了一位妻子,名為薩拉。兩位母親對林肯都很愛護,尤其重視對他的教育,林肯稱自己的兩位母親是“天使”。

在鴿子河,受過教育的人很少,那裏也沒有正規學校。如果村中有人會讀、寫,能算到比例,那他很出色。如果他懂拉丁文,那他會被視為“奇才”。所謂學校隻是給林肯和其他學生提供冬季培訓。冬天一到,老師來上課;春天一到或老師有事,學校就關門。林肯稱他“全部上學時間加在一起還不到一年”。

但是林肯不顧父親的鄙視,也不管條件的艱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看書。他把在鴿子河所能找到的書都看遍了。一次他借了鄰居一本《華盛頓傳》。不幸下雨時由於房子漏水,因此書被弄壞,他怕鄰居不再借給他書,就為鄰居幹了3天活,彌補了損失。

林肯知識極豐富,他常給別人講故事,這些故事極幽默,甚至在發表解放黑奴宣言這樣的重大事件時,他也敢“插科打諢”。在林肯當律師時,一次他在法庭上給書記員講故事,書記員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被法官罰款5美元。等閑庭後,書記員給法官講了同樣的故事,法官大笑並免除了對書記員的罰款。林肯的幽默實際上屬於心理需要。他曾認為幽默是“一種潤膚膏”,“使我免遭許多磨擦和痛苦”,南北戰爭時期,笑被林肯用來鬆馳神經,擺脫煩惱和振作精神。

當林肯18歲時,他就開始思考一種存在於當時美國不合理的製度——黑奴製度。他曾到過黑奴拍賣市場,看到黑奴被剝光衣服,像商品一樣展覽,然後被奴隸販子向圍觀者推銷。

當他看到一位黑人姑娘和她母親分別被不同買主買走,母女分離撕心裂肺的場麵時,善良的林肯氣憤地對朋友說:“早晚有一天,我會打垮這個罪惡製度。”

1831年,林肯在伊利諾斯的紐塞勒姆村找到一份當百貨店職員的工作,開始自立生活。

一天晚上,在清點錢物時,他發現茶葉多了4盎司。他冥思苦想,才想起少給一位太太4盎司茶葉。林肯毫不猶豫地稱好茶葉,黑夜步行6英裏送茶到那位太太家,免得他“夜裏失眠”。林肯這種舉動十分受人愛戴,因此獲得“誠實的亞伯”的雅號,且廣泛流傳。在後來的戰爭期間,一位姑娘請求林肯開一張去南方探親,號召親友打擊聯邦軍的通行證。林肯很不高興地問:“那你還來找我幹什麼?”姑娘說:“老師給我們講過誠實林肯的故事,我下決心一輩子學他不說謊,我當然不能為一張通行證就改變我誠實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