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2年林肯應征入伍,並被選為誌願軍小隊長,攻打印第安人。打過幾仗後戰爭結束,他又回到紐塞勒姆。當地居民推選他為伊利諾斯州製憲會議的議員候選人。林肯作了生平第一次政治演說,他說:“先生們!同胞們!我是貧民亞伯拉罕·林肯。我的主張像一支古老歌曲一樣簡短。我擁護建立國家銀行,讚成改良內政製度和實行保護關稅。”他的觀點符合新興資產階級的要求。雖然這次演說是成功的,但他卻沒有當選。
林肯在25歲以前一直沒有固定職業,也沒有社會地位。他接近普通人民,深知他們的貧困和不幸,同情他們的苦難,也樂於為他們辦事。林肯當過土地測量員,精通技術,經常被人請去解決地界糾紛。寒冬臘月,鄰人用破布裹腳當鞋子,他就用自己劈柴掙來的錢買鞋子送去。他堅持讀書,博覽《美國曆史》、《希臘羅馬偉人傳》、《羅馬帝國興亡史》、莎士比亞的全部著作、拜倫的詩等等,每讀一書必做摘記。
1833年5月,林肯在紐塞勒姆鄉當郵遞員,他利用這個機會,閱讀各種報刊,觀察政治動向,注意研究政治和社會生活。
反對奴隸製
林肯於1834年8月在伊利諾斯州議會選舉時當選,當時他25歲。這是他第一次獲得政治職位,領到有生以來最高的薪金,從此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選舉之後,他繼續管理鄉郵政所,間或從事測量工作,並在好友斯圖爾特律師的影響下進一步鑽研法律。不久,林肯告別了紐塞勒姆,前往伊利諾斯州新首府斯普林菲爾德。這時他已是州議會議員、議會的輝格黨領袖以及持有開業證書的律師了。
1837年,林肯在斯普林菲爾德先後同斯圖爾特、比爾·赫恩登合辦律師事務所。他們所在的巡回審判區管轄15個縣,林肯經常熱情為貧民辯護而分文不取,同這個地區的各階層人民廣泛接觸,以正直和廉潔而出名。
1839年,林肯結識了肯塔基州一位議員的女兒瑪麗·托德,她當時21歲,受過高等教育,很有才華而且也很活潑。他們於1842年11月結婚,以後共養育了4個兒子。
1847年,林肯以輝格黨員身份競選國會議員,結果獲勝。於是,林肯於1847年12月前往華盛頓。
1845年,美國吞並了得克薩斯。
1846年,美軍越過格蘭得河,侵入墨西哥境內,進行了兩年的戰爭。美墨戰爭以美國奪得大片土地而告終,這個地區就是現在的加利福尼亞、新墨西哥、亞利桑那、猶他、內華達、俄勒岡、華盛頓、蒙大拿以及科羅拉多、懷俄明、堪薩斯等州的一部分。南部種植園主支持這場戰爭是為了擴展棉花種植業和擴大奴隸製區域,同時也是為了增加南部在參議院內的席位。林肯反對這種侵略行為,由於在這個問題上持反對態度,他在一屆眾議員任職期滿後,拒絕再度競選,回到斯普林菲爾德重操律師業務。1849年至1854年間他走遍了整個伊利諾斯州,對群眾有了更深的了解。
從19世紀中期起,奴隸製逐漸成為美國國內經濟、政治生活發展的嚴重障礙。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北部資產階級迫切需要推翻南部種植園主的統治,以便獲得自由的勞動力和銷售市場,南北矛盾日趨尖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