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西伯拘羑裏,演《周易》;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
司馬遷一口氣寫完,長嘯一聲,累得躺了下來直喘息,青兒拿起竹簡看了,驚歎道:
“老師,這可是千古名句啊。”
青兒手捧竹簡向牢窗跪下,悲憤地喊道:“蒼天啊,你不公平,為什麼要讓這樣傑出的人受如此殘忍的刑啊……”喊罷,雙眼流下了兩行熱淚……
“青兒,”司馬遷握著青兒的手痛苦地說,“我已經不是一個男人了,文珍還年輕,我,我對不起她……我想,以後就你們倆過了吧,好嗎?”
“啊,老師,”青兒跪了下去,“老師何出此言,你我雖非親兄弟,但早已勝過手足之情,青兒自始至終以親兄弟對待你們,為的是報答老師一家對我的大恩大德,請老師再不要有如此想法,否則叫青兒如何麵對九泉之下的先師?”
青兒又說:“再說夫人與老師情深似海,決不會因為老師受了刑就有異心,老師應該相信夫人。”
司馬遷感動地扶起了青兒,“青兒,你既是我的師弟,也是我的知己,更是與我患難之交的好兄弟,為兄為有你這樣的知己而自豪。……唉,人生有一知己足矣……”
“老師……”青兒哭著說,“老師遭此大難,慘不忍睹,這刑就像青兒受的,青兒和老師一樣悲痛,望老師好好保重,完成先師的遺願,青兒就是粉身碎骨也要為老師分憂。”
“青兒,我的好兄弟……”司馬遷與青兒抱頭痛哭。
司馬遷的妻子王文珍和女兒司馬瓊夫婦,外孫楊惲,來到蠶室。
“父親,……”女兒撲在父親身上痛哭不止。
“瓊兒,我的孩子不許哭。”
“不,父親,女兒愛您,敬您。”
“我的好女兒。”司馬遷擁抱著女兒也落下了淚。
青兒把司馬遷剛寫好的警句拿給司馬瓊夫婦看,他們激動地把書簡捧在胸前。
司馬遷說:“瓊兒、楊敞過來。”
“這部史書是父親用生命換來的,萬一父親死了,你們一定要把它留傳於世。”
司馬遷夫婦跪了下來,說:“我們發誓,一定要把這部史書流傳於世。”
年僅八歲的惲兒呆呆地目睹著這一切……
“惲兒……過來。”
惲兒走上前,“爺爺。”
司馬遷握住惲兒的手,說:“惲兒,你從小跟爺爺一樣,最喜歡曆史,爺爺曾給你講過忍辱負重的故事,現在爺爺也在忍辱負重,惲兒等你長大了,就明白了。”
惲兒說:“爺爺,惲兒懂,爺爺受了重刑,就是為了忍辱負重,完成史書。”
“啊!我的好外孫。”司馬遷感動地抱住了惲兒。
司馬遷沒有想到,正是這個外孫在他死後二十年,為他出版了這部巨著。
司馬遷回到家後,從此閉門不出,分秒必爭地寫史書。
這天,公孫敖因罪被收監,他對獄吏提出要求見皇上,說有重大事稟告,武帝便到獄中去聽他說。
杜周喝道:
“罪犯公孫敖,皇上已駕到,你有什麼重大事就稟告吧!”
公孫敖撲通一聲跪了下去:“皇上,罪臣公孫敖天天夜晚做噩夢,夢見李陵前來質問,皇上,我因為恨李氏一門,所以誣告李陵替匈奴練兵,其實是李緒,不是李陵……”
“啊……”皇上聽了臉色一沉,就是他的這一誣告害得朕滅了李陵的門不說,又害得司馬遷受了宮刑……但高貴的皇帝馬上就調整好了心態,因為皇帝是不能認錯的。
“那你為何恨李氏?”
“因為……因為衛青對我有恩,衛青在軍中處處關照我,那次與匈奴決戰,衛青為了讓我立軍功,把李廣從前鋒調換到東路……”
“所以害得李廣迷路,被迫自殺。”武帝憤怒地說。
公孫敖接著說道:“以至於後來霍去病又射死了李敢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