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跪叩後,來使宣道:
司馬公即日起出任中書令。
欽此
司馬遷跪著不動,任安碰了碰他,司馬遷才緩緩地說:
“謝主隆恩。”
禦史走後,回到堂屋,司馬遷說:“我不去。”
任安勸道:“中書令是在皇帝身邊的侍臣,你能在皇帝身邊工作,對你寫史非常有利,有這麼好的寫史條件怎麼能不去呢!”
任安又說:“子長,你已經為寫史受了辱刑,就忍辱負重吧。”
司馬遷點了點頭。
任安說:“好,子長,我回去了,你多保重。”
司馬遷送走任安後,他走到先父的靈牌前跪著默默地說:父親母親的先靈在上,兒子不孝,競蒙受了如此刑罰,有辱了父母的神靈,兒子不忘先父的遺囑,一定要忍辱負重,完成先父的夙願,寫完史書。
青兒進來見了十分感動,也跪了下去。
文珍進來見狀,哭著跪了下去……
早朝,武帝在殿上聽完大臣們的稟奏後,朝廷執事宣:“司馬遷進殿。”
司馬遷緩緩入殿,兩側文武見了他都驚得睜大了眼,張大了嘴……
“卑臣給皇上請安。”
這尖細的聲音,引起了殿內的哄笑,司馬遷低著頭忍受著。聽到笑聲,武帝抬頭一看,立在下麵的司馬遷臉上胡須沒有了,眼皮下垂著,與原先的雄姿英發的司馬遷判若兩人,心裏不禁一震,臉上掠過一絲內疚,但又想他敢違背聖意,這是大逆不道的,自古君王就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這次懲罰他也給滿堂文武一個教訓,想到這兒,武帝麵部又恢複了威嚴。
“司馬遷,從今天起,你就是中書令了,你將負責傳達朕的旨意到尚書房,把尚書房的公文等轉交給朕。”
“臣司馬遷遵旨。”司馬遷尖細的聲音,又引起了許多人的哄笑。
“散朝。”朝廷執事宣道。
平時散早朝,大家就走了,今天卻都留住腳步,想看看司馬遷受宮刑後的神態,司馬遷低著頭噙著滿眶淚水朝前走,兩旁文武個個都盯著他看……
司馬遷的耳旁傳來了各種議論聲:
“啊,胡須全沒了。”
“不男不女了。”
“真了不起,受了非人之刑還能活下來。”
“要是我寧願死也不受宮刑。”
“因禍得福了,反倒升官了。”
走出了殿門,依然傳來議論聲,司馬遷頭腦發熱,恨不得鑽到地下去,他加快了腳步,恨恨地朝宮門走去。
司馬遷噙著淚水回到家,把頭埋在幾案上,眼淚就像泉水一樣湧了出來……
妻子文珍關切地走了過來。
“夫君……心裏實在難過就別去了。”
夫妻倆又抱頭痛哭起來。
青兒從國史館回來見了也過來勸道:“老師不願去就算了,在家也一樣能寫好書,查資料的事就交給青兒了,青兒在國史館當差,什麼資料都能為老師找到。”
瓊兒端來了飯菜,過來勸道:
“父親,吃飯吧。”
司馬遷抬起頭,歎道:“生不如死,生不如死啊!”
文珍背過身去抹眼淚,司馬遷見一家人都在為他悲傷,便擦了擦眼淚說:
“來,來,大家吃飯吧。”
吃完飯,司馬遷又埋頭寫了起來……
白天,司馬遷就陪侍武帝閱奏章,記錄曆史,草擬詔告,替武帝傳達旨意到尚書房,又從尚書房把給武帝禦覽批閱的公文交給武帝,然後幫武帝整理奏文。
晚上,就挑燈寫史,直到深夜。
在宮中和街上行走時,碰到熟人他往往低頭而過,從不主動和人打招呼。此時的司馬遷似乎隻為《史記》這一部書而活在這個世界上。
他經常聽到認識他的人在背後指指點點,但司馬遷從不回頭,隻是疾走而過。
司馬遷隻是埋頭寫史書,陪侍武帝畢,就查閱檔案和資料,他是中書令,相當於皇帝的第一秘書,他擁有了查閱一切朝廷檔案的權力,這為他寫史書創造了極為優越的條件,這是司馬遷繼續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惟一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