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晚年,發生了一件震驚長安的事件。
征(延)和元年(公元前92年),武帝在建章宮午睡,年逾花甲,因為縱色所以已經明顯老態,臉略浮腫,兩個眼袋下垂,兩鬢早已斑白。此時,他輕輕地打著呼嚕,忽然睡夢中的皇帝驚叫起來:
“有刺客!”
侍衛們忙跑了進來,刺客在哪兒?誰都沒有發現,可誰也不敢說是武帝做夢。
一向威武的皇帝,此時卻坐在床上直哆嗦……
“關閉所有宮門,給我搜刺客。”
於是建章宮宮門全關,衛士們挨屋搜查。
“皇上,宮內沒有搜到刺客。”
武帝依然驚恐萬狀:“朕命你們關閉長安城所有城門,全城挨家搜查。”
“遵旨。”
於是全京城人喊馬嘶,雞飛狗跳的被搜了十天十夜。這十天武帝食不甘味,夜不安枕,也不到後宮,寢食辦公都在建章宮前殿,並讓眾多的侍衛晝夜守著他。
“皇上,全城搜遍了,也沒有搜到刺客。”
“把宮門守吏給我帶來。”
宮門守吏戰戰兢兢地被帶了進來。
武帝擊案喝道:“你知罪嗎?為什麼要放刺客進宮?”
“皇上,各宮門都把守得很嚴,不可能有刺客進得來。”
“你還想抵賴。”驚恐得幾乎喪失理智的武帝竟下令:“把他推出去斬了。”
“皇上,冤枉啊,冤枉啊!”
殺了宮門守吏,武帝依然怒氣未消,驚恐未除,於是把禦史大夫杜周找了來,問:“杜周,依你判斷,刺客可能是什麼人,逃往何處去?”
杜周得知官裏並沒有進什麼刺客,但又不能違背武帝,便迎合道:“臣推測朱安世的可能性比較大。”
武帝又問宰相公孫賀,公孫賀說:“依臣所見,刺客必是郭解,他是個布衣卻行俠仗義,他的門客還殺死過一個儒生,所以刺客必是他無疑。”
武帝立即下旨:“捉拿朱安世、郭解。”
郭解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官兵抓住,押進京城,打入死牢。酷吏杜周對他進行了嚴刑拷打,但郭解始終不承認行刺皇帝。杜周明知沒有證據,但為了解決皇帝的心病就把郭解判了腰斬。
這天午後,郭解被裝入牢車押往刑場,街上擠滿了圍觀的百姓。杜周親自監斬,他騎著高頭大馬緊隨囚車。
刑官及杜周知道郭解是大俠,生怕有人劫場,便不等時刻到來就鳴炮,準備開斬。
郭解圓睜兩眼,怒目而視,毫不畏懼,口裏不停地罵:“狗皇帝冤殺無辜。”
頭上、腰上係著紅布的劊子手舉著大刀在等令下。
三聲炮響後,正當杜周要高喊“行刑”時,忽聽“刀下留人”喊聲,隻見一女子從人群中奔出,杜周一看,竟是皇帝朝思暮想的香妃,香妃悲憤地對杜周說:
“隻要能放郭解,民女願入宮。”
郭解高叫:“不,香兒,你不能再入虎口。”
香妃對杜周說:“郭解是我的救命恩人,也是許多老百姓的救命恩人,不能殺他。”
杜周便派人飛馬去報武帝,武帝聽到香妃來了,便下旨把郭解押入天牢,暫緩行刑。
香妃入宮,武帝十分高興,但是朱安世還未抓到,武帝的心病仍有一半未除。
武帝在香帷宮擁著赤身的香妃親吻,香妃說:“皇上,君無戲言,郭解為什麼還不釋放?”
武帝說:“等把朱安世抓到,證實了郭解沒有入宮行刺再放不遲,不過你要好好伴駕,否則朕就立即殺了他。”說著就將香妃抱到床上,香妃隻得依從了皇帝。
弋妃聽說香妃又入宮了,心裏十分鬱悶,不思飲食,貼身侍女勸道:
“娘娘,您吃得太少了,要當心玉體呀!”
弋妃問:“你打聽到了嗎?皇上昨夜在哪個宮就寢?”
“打聽到了,在香妃的香帷宮。”
弋妃聽了落下了淚……
這天午後,武帝在批閱奏章,杜周來報:“皇上,公孫敬章太仆被告擅用北軍軍費十九萬錢。已捕入獄中。鑒於他是丞相公孫賀的愛子,臣感到棘手,請皇上明示。”
武帝怒道:“這還用問朕嗎?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你是堂堂廷尉,難道不知道嗎?”
“皇上聖明。”
杜周便把公孫敬章判了死刑。
丞相公孫賀來杜周府救子。家人來報:“杜大人,丞相求見。”
杜周知道公孫賀的權勢,他不但是丞相而且夫人是衛皇後的親姐姐,兒子位極九卿,所以哪裏敢怠慢,說道:“快請。”
公孫賀落座後,說:“兒子犯罪自知有愧,素知杜大人執法如山,所以老夫不敢多言。不過,老夫想抓到朱安世換回兒子,請杜大人高抬貴手。”
杜周說:“丞相救子心切,可以理解,不過這事,小臣做不了主,等下臣請示皇上再作定論。”
“那就拜托了。”
“恕在下秉公而行。”
這天下朝時,杜周把這事稟報了皇上,武帝邊走邊說:“隻要他能把刺客朱安世抓到,朕就放了他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