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陛下,微臣雖不明事態情況,但微臣素知太子忠厚仁道,斷然不會謀反,必是遭奸臣陷害所以至此。此刻太子遭此危難,田仁哪有不助之理,田仁這就給太子開城門。”
田仁於是開了城門,親自把太子送出覆盎門。
太子父子及幾個衛士忙上馬而去。
太子逃走後,田仁的下屬說:“大人恐怕闖大禍了。”
田仁歎道:“唉,誰讓太子偏偏逃到我看管的城門來,我能見死不救嗎?這恐怕是天意吧!”
太子剛逃出不久,宰相劉屈氂就率兵追到覆盎門,當得知太子已被田仁放走時,劉屈氂大怒,喝道:“來人啦,把放走太子的田仁殺了。”
司直田仁大喊:“冤枉啊,老臣無罪啊。”
劉屈氂一擺手:“殺。”
“慢!”大家轉過頭,見是禦史大夫暴勝之,他說:“司直田仁是二千石的朝廷命官,即使有罪當殺也得奏請皇上判決。”
劉屈氂無奈,隻得說:“先把他押下。”
太子們逃出長安來到了一個叫湖縣(河南靈寶縣西)韻地方,晚上,太子輕輕叩開了泉鳩裏的一戶人家的門,老人見他帶著孩子,不像壞人,就把他們讓進屋。
太子的兩個侍從說:“老人家,實不相瞞,他是太子殿下,因為被奸臣陷害逃出京城,想在您處暫避一時,待事態平息後就會回去,今後必當重報。”
老人忙跪下:“啊,原來是太子殿下,那就請留下吧,隻是茅屋太寒磣,怕委屈了殿下。”
於是,太子及兩個孩子就暫避下來,老人全家都晝夜趕編草履,次日拿到街上賣錢買米,供太子等人吃。
“帶。”武帝一聲令下,那些方士巫師、神仙都被帶了上來。
武帝憤憤地說:“推出去,斬了!”
“皇上饒命!”
“皇上饒命!”
這些製造巫蠱,坑害社會,迷惑皇上的騙子們終於受到了應有的懲罰,大臣們都舒了一口氣。
武帝站在建章宮高台上,看著動亂後的長安城上的狼煙,感慨地說:
“宮廷無父子,宮廷無父子啊,司馬遷,你還有何話說?”
站在身後的司馬遷稟道:“皇上,臣還是覺得事出蹊蹺,臣始終不敢相信太子是謀反,我總感到他是迫不得已的,因為從太子一貫的忠厚仁義,沒有非常之事,是不可能有非常之舉的。”
“哼,你們這些史官,你口口聲聲說,要尊重事實,這已經是血淋淋的事實了,你還不敢相信是真的?”
司馬遷神色凝重地說:“皇上,不是我不相信事實,而是引發這事實的背景,這事發生後,皇上一直沒有見到太子,彼此不能交心,而是被奸臣蒙騙。”
司馬遷又說:“皇上,我已經幾乎是死過一次的人了,對死我已無所畏懼,現在就是您再判我一次死罪,我也不怕,臣下隻想請皇上醒醒。”
“醒什麼?”
“皇上應該熟悉秦始皇長子扶蘇是怎樣死的吧,現在太子下落不明,恐怕也難逃厄運。”
“太子……我的……”武帝聽了心裏一緊,臉色變得蒼白。
“皇上,為了國家社稷著想,請下詔赦免太子吧,隻有這樣他才會回來。”
武帝沉思了起來,心想,我當然不會殺他,可是這下詔赦免……還是再等等吧。
長安動亂後,武帝升殿建章宮大殿。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文武群臣高呼。
“平身。”武帝攤開雙臂說道。
“眾愛卿……烏雲終於散開了,長安城又恢複了平靜,該殺的,已經殺了,該逃的,也逃了……就剩下我這個孤家寡人了。”武帝的聲音有些嘶啞,顯得十分蒼涼。
大臣們麵麵相覷,“該殺的……該逃的……”難道皇上已經認為江充該殺,太子該逃了嗎?……皇上莫非要下赦免太子罪的詔書?
司馬遷看著急劇衰老的皇帝,聽著他顫抖的聲音,心裏百感交集,歎道:“這就是曆史啊,曆史果然是鮮血寫就的,皇上死了兩個公主、兩個皇孫、皇後、太子妃……該吸取教訓了。
武帝威嚴而悲涼的聲音又響起來。
“但是,朝綱不能壞,國運不能衰,朕對這次能在危難中力挽朝綱,保護朝廷的要予以重獎,對參與叛亂的決不手軟。”武帝的聲音變得有力起來。
大臣們肅然聽著。
“丞相劉屈氂,你統領南軍平息叛亂有功,朕獎你黃金千兩,封為澎侯,食邑二千戶。”
劉屈氂出列稟道:“謝主隆恩。”
“任安。”皇上又說。
“你按兵不動,首鼠兩端,該當何罪?”
“皇上,任安冤枉,臣實在難辨是非,不敢出兵與皇上對抗。”
“你坐觀成敗,你還敢說無罪?給我押下去。”
武帝把氣出在任安身上,心想他當初若是助太子一臂,太子也未必慘敗。
“帶蘇文!”隨著朝廷執事的叫聲,蘇文被綁了上來。
武帝看見他,氣得七竅生煙,擊案罵道:
“你這個禍國殃民的壞坯子,你夥同江充陰謀作亂,朕要活活燒死你,押下去!”
武帝又宣布了誅殺江充三族的指令。
蘇文臨死前供出了劉屈氂與李廣利陰謀立昌邑王為太子的事,武帝盛怒之下處劉屈氂腰斬,滅了劉屈麓家族,把李廣利的妻子收了監。
正在與匈奴作戰的李廣利得知後驚恐萬狀,隨後便投降了匈奴,武帝便將他的妻兒都殺了。李廣利的投降,對年老的武帝又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司馬遷回到家對妻子及青兒說:“不好了,皇上已經喪失理智了,凡是跟太子事件有點牽連的全部斬殺,任安也被關起來了。”
“啊!”青兒驚道,“任安並沒有出兵呀!”
“皇上說他首鼠兩端,坐觀成敗,恐怕會把他處死。”
王文珍忙說:“那可怎麼辦呢,當初你在監裏時,他到處托人救你。如今,他遭了大難,我們也當幫他才是。”
司馬遷點了點頭,說:“我一定要勸諫皇上,任安無罪,不該殺。”
青兒說:“不過,老師要想點辦法,別太直言了。李陵的事就是教訓。”
司馬遷點了點頭,說:“等皇上怒火稍平息一點,我就去勸諫。”
這天,武帝又升殿,宣道:
“帶司直田仁,禦史大夫暴勝之。”
朝廷執事宣道:“田仁南門放走太子,暴勝之,身為禦史還阻擋丞相殺田仁,一律處死。”
武帝又宣布了凡參加太子起兵的全部誅三族,被迫脅從的處以流放。
盛怒下的武帝變得喜怒無常,此時大開殺戒,誰都不敢說話。
內侍來報:“皇上,守高祖陵寢的郎官車千秋說有要事稟報。”
“讓他進來。”
大家向後看去,見一身高八尺,頭發花白、相貌堂堂的老臣,疾步進來伏地跪叩道:
“皇上,太子冤枉,老臣拚死也要為太子說兩句公道話。太子生性忠厚老實,這次起兵,純屬受江充、蘇文等奸賊的陷害,不得已才起兵自衛的呀……皇上為什麼不明辨是非?”
車千秋哽咽著說。
“再說了,天子的兒子動用天子的兵,本也罪不該殺,何況他是被逼迫的,他被奸賊阻攔,不得父子相見,說明情況,萬般無奈才出此下策……”
大臣中已發出唏噓聲……
車千秋聲淚俱下地又說:
“老臣之所以鬥膽前來呈述,是因為昨晚夢見一白發老者來向我說,讓我去向皇上替太子喊冤……老臣醒來後才知是夢,心想莫非是先祖之靈向我托夢,老臣不敢怠慢,便連夜趕來皇宮向皇上如實稟報。老臣擅闖皇宮,甘願受罰,老臣已準備好一死……”說罷嚎啕大哭起來……
武帝聽了,如受猛烈震撼,難道……難道真是先祖顯靈,便起身顫顫巍巍地走下九階台,雙手扶起了車千秋說:“難得有如此忠臣,朕豈會怪罪你,朕升你為大鴻臚,今後可以參予政事。”
車千秋本是冒死而來,萬沒想到還委以重任,忙跪下叩謝。
“臣謝主隆恩。”
武帝在內侍的攙扶下,慢慢登到殿上,默默地坐到龍椅中,車千秋的話,觸動了他的心,他是想赦免太子了……
武帝兩眼眶含滿了淚水,顫動著嘴唇,說:“太子……太子……”
正當大家都期盼著他說出“太子無罪”這一詔令時,忽然聽見一聲:
“報……”
快馬將奏章交給太監。
原來這是新安郡守發來的一封奏章。
“念。”武帝聲音微弱地說。
“啟奏皇上,本地官吏在湖縣打聽到太子藏在泉鳩裏的一個老農家裏,立即帶兵去圍捕,發現太子已閉門自縊而死,兩個皇孫皆被遇害……”。
全場都震驚了。
武帝大呼了一聲“我的兒啊”,旋即昏倒在地。
滿朝文武見狀都慟哭了起來……
司馬遷目睹著這一切,更是感慨萬千,淚如雨下……
原來,太子不忍心看老人一家太辛苦,想起湖縣城裏有一個比較富有的朋友一就差人給他送信,想得到他的接濟,不料卻走漏了消息,於是遭到當地官兵的圍捕。太子悲憤交加,走投無路,自縊而死,兩個皇孫因拒捕被官兵殺死,房主人一家也被殺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