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信用是我的生命”(2 / 3)

對此,林紹良有很好的詮釋,也是他教導孩子的金玉良言:“做人有兩個生命,一個是人的生命,一個是信用,你沒有信用,就是沒有靈魂,跟人講的話,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今天我做一筆生意,我說賣這個價錢,即使貨價跌了,我們一定還要按原價付,堅持這樣久了,信用就建立起來了,信用是第二生命,正如一棵千年大樹,假如根沒有那麼深,怎麼能夠維持綠葉常青。如果你的錢很多,但是沒有信用,就像把這棵大樹搬到家裏因為沒有根,會生存嗎,不會的。”

憑著一生遵循講信用的原則,林紹良成就了自己的事業,他的集團發展成為跨四大洲,涉足七十多個行業,資產近百億美元的世界級公司,人們公認他是東南亞現代經濟發展史上傑出的“百業大王”。經曆了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87歲的他已退居幕後,但他的影響力並沒有減少,他對祖國和家鄉的牽掛也越來越多,回家是他心情最感愉悅的事。聽著他的鄉音,看著他饒有興致吃著家鄉的地瓜稀飯,這位有著傳奇人生的老者顯得十分平淡親和,這也許緣於他心中的信仰和智慧吧。

了解顧客心理,盡力走進顧客的內心深處,真實地體會他們的需要,這對做成一項事業大有裨益。

60年代中期,蘇哈托總統建立新秩序後,林紹良預見,有三種營業可帶來利潤,那就是與政府經濟建設計劃並行不悖的衣、食、住三方麵的發展。當時他就考慮到開設紡織、麵粉及水泥三間工廠。這個時期,他已擁有一間鋅片廠。

1968年,他的美加公司與布洛柏蘇迪佐的“宇宙之塔公司”,同時獲得政府發給輸入丁香(Jambosa caryophyllus)的專利權。之後,其資金就源源而來,於是設立“華仁誼貿易有限公司”,後來則發展為“林氏集團”。

1982年初,這個集團,又再成為企業界注意的焦點。原因是成功地控製了美國三藩市“恒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8%。股權。這是加利福尼亞州十二家最大銀行之一。憑這種經驗,他又收購了香港等地多家銀行。其他企業機構,各有其長足發展。

之所以有這樣輝煌的成果,原因其實很簡單,林紹良注重了人們最需要的方麵,把這些方麵化作了商機。這些方麵在許多心裏可能有過一兩次閃念,但隨即這種閃念就被大而不切實際的目標給淹沒了,隻有林紹良,適時地抓住了這種閃念,做成了大事。

“時代周刊”報導,他的資金,分散在銀行、非銀行金融、工業、貿易、保險、航運、建築等業。其集團屬下有六十多家公司,散布在印尼及其他國家及地區。企業範圍的廣泛,也是東南亞華商中所僅見!

林紹良說,做生意固然要賺錢,但不可忽視為適應大眾的需要,以更低的價錢,生產更多更好的物品,而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對待顧客都應視如親戚、朋友,因而建立感情。行銷前的必要宣傳,行銷後的熱誠服務,都應為方便顧客的實際需要而作打算,這樣才能得到永久的顧客朋友。一個企業家,提供價廉物美的產品,並提供高品質的熱誠服務,這也是企業能夠長期生存及發展所行的必要途徑。

《時代周刊》於1984年4月1日介紹林紹良時說,林紹良成功的秘訣是,熱誠為顧客提供服務。林紹良說:“做生意首先要注意的是,為顧客服務。如果能為顧客做適當的服務,生意就會興隆。”

這是上世紀40年代,他在三寶壟附近的古突士鎮開始做花生油零售生意時所得的經驗。有了這種行銷經驗,而逐漸向各行業求發展,一生受此經驗無限。後來,林紹良的事業越做越大,直到建立起自己的商業帝國,這種經驗仍然是使他受益無窮的法寶。

企業不講信用的話,會給企業帶來致命的傷害。

1.不講誠信,導致企業優秀人才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