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信用是我的生命”(3 / 3)

優秀的人才往往渴望更大、更為全麵的平台和豐厚的薪水(薪水的多少也是衡量一個人能力的標誌之一)。而其對大平台的渴望甚至超過了薪水本身,借助大的平台好去施展自己的才華,一展平生之誌。然而上級卻是在招聘麵談的時候是一套,實地裏操作又是一套。平台降低了,薪水又得不到保障,生平所學得不到施展,又要麵臨巨大得生存壓力,自然要舍其而去了。更可怕的是跑到競爭對手那裏,憑借著對該公司的了解,借助對方的平台去打擊該公司,結果可向而知。

2.不講誠信,不利於企業內部穩定。

身為公司管理者,麵前一套,背後一套,嘴上天天喊製度一定要完善,執行一定要有力度。用高薪的幌子把人給騙過來,然後再以“低能”的借口把薪水給降下來,這是某些企業慣用的伎倆。一邊標榜誠信,一邊又置法律法規、道德(全球品牌網)規範於不顧。內部其他員工看到此君手段後作何感想?還能坐得住嗎?還能安心去工作嗎?即使在那裏工作能有多高的效率呢?製度不成製度,隻憑老板心情好壞或者一句話就予以改變,弄得人心惶惶,整體如一盤散沙,這樣的團隊又有多高的戰鬥力呢?其結果也是有能力的人轉投他人。

3.不講誠信,增加企業支出成本

不講誠信,導致企業優秀人才流失,員工流失率高,必然陷入常年招聘的怪圈。有人說:這樣在人才市場打打廣告,提升一下企業知名的也不錯啊。可你招聘過來一個新手過來付出的不僅僅是招聘成本,還有你的培訓成本。要一個新手上道,至少得半年,在這半年裏你要支付他的工資成本是多少?各種補助費用是多少?而這半年裏他又能為企業創造的效益又是多少?兩相對比算一下帳,那些不講誠信的企業相比會為想省幾百元而不惜逼走一個人才的愚蠢做法後悔不已。

4.不講誠信,不利於企業信譽資產累積

誠信是企業發展的基礎,而內部誠信又是外部誠信的基石。對內不誠信則對外亦不誠信,這樣的後果對企業的發展來說是極為可怕的。誠信作為企業信譽的根本,是企業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價值資源。誠信度高的企業在無形中形成了較高的交易成本,贏得了長久不變的市場認同,將會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不講信用失去的不僅是內部員工的信任,還有企業形象等方麵的負麵影響及品牌影響力的削弱。營銷裏非常注重消費者的口碑效應,隻希望那些管理者們不要小瞧了離職員工的“口碑”效用哦!隻不過是負麵的。

企業要加強自律,講誠信不僅僅體現在企業內部如今的消費者靠品牌去認知商品,而品牌與信譽息息相關。企業要對產品的質量精益求精,對服務質量追求完美,對顧客保持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來贏得顧客的高滿意度和忠誠度。而不是靠投機倒把、造假販假、不講誠信、蒙騙消費者來獲得短期利益。遠有“秦池”,近有“齊二藥”,這些企業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教訓。

誠信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之一,鑄就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如今的企業競爭已非單純的產品競爭、資本競爭,進一步升級為品牌、信譽這些企業無形資產的競爭。隻有在生產經營中以誠為本,注意自身實力的積累,踏實本分方能穩步前行。僅靠媒體炒作、廣告轟炸,進行虛擬的文化炒作,實則名不副實。對社會、對人民、對自己都是不負責任的態度。

中國古來的商店,大都懸掛著:“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的這兩句標語,象征著為人所稱道的商業道德。

林紹良說,這也是現代企業必備的商業道德。商業行為即社會行為,商業的社會性不在於社會組織,而在於社會生活。商業道德,即社會生活道德。而人的道德觀,實則出於“天理良心”。他能獲得印尼政府及各階層人士的普遍信任,以及國際財團及企業機構的大量投資,和他的講求信用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