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梁統 梁鬆 梁竦(1 / 1)

梁 統(生卒年月不詳),東漢大臣。字仲字。安定郡烏氏縣(今寧夏固原市境內)人。先祖梁益耳是春秋時代晉國的大夫。高祖梁子都西漢間遷居安定。王莽篡權時,梁統在家鄉任地方小官。淮陽王劉玄打倒新莽政權,恢複漢室,在長安(今陝西西安)繼位,改年號更始。梁統歸順劉玄,於更始二年(24年)被封為中部將,任酒泉(今甘肅酒泉)太守。為時不久,赤眉農民軍攻進長安,推翻更始政權。這時他與波水將軍竇融及河西五郡太守們共同舉兵宣布“保境”(實際上是割據),大家公推梁統做大將軍,梁堅決不幹,便改為竇融當大將軍。梁自任武威(今甘肅武威)太守。

劉秀的東漢政權建立以後,於建武五年(29 年),河西各郡地方長官推派代表去京城洛陽“詣闕奉貢”,表示擁護光武帝。東漢皇帝對河西地方官的歸順進行表彰,梁統被封為宣德將軍。不久,天水地區實力派隗囂叛漢,與四川割據政權劉表結夥發難。梁統又率部跟隨光武帝禦駕親征。打敗隗囂後,被加封成義侯,仍然回任河西原官。建武十二年(36 年),梁統被調到京城,改封高山侯,任太中大夫,參與朝廷最高決策層的工作。

梁統“性剛毅而好法律”,在任間比較注重法治。他任武威太守時,“為政嚴猛,威行鄰郡”,重用清廉官吏,把地方治理得安定和富裕。當他調到朝廷擔任京官以後,仍然多次上書皇帝,闡明重刑法的必要性。他總結前漢的曆史教訓後認為:漢高祖至漢宣帝,之所以能實現民富國強,其原因就是法製較為完備。漢哀帝以後,因為朝綱廢弛,國法不嚴,官吏貪汙侵民,結果造成國衰民窮。東漢初期的國內形勢,全國許多地方仍很混亂,一些地方官和武人仍不同程度割據稱雄,魚肉人民,民不聊生。所以他主張亂世施重典,以盡快穩定全國的局勢,恢複經濟,給人民以休養生息。但是梁統的主張受到多數大臣的反對,反對者認為“隆刑峻法,非明主急務。”反對派們還聯合起來把梁統排擠出朝廷,被調到九江郡(今安徽定遠西北)任太守,改封陵鄉侯。在新任內,梁統仍然堅持實施法治,很見成效,受到老百姓的擁護。梁統病故在九江郡任內。

梁 鬆(?~61年),東漢大臣。字伯孫,梁統長子。娶光武帝大女兒舞陰公主為妻,成為當朝附馬。由郎將提升為虎賁中郎將。他熟讀儒家經典,研究曆史,通曉治國方略,深受皇上寵愛。光武帝死後,曾奉遣詔,擔當新帝漢明帝的輔政大臣,封為太仆。明帝四年(61年),在竇皇後和權臣竇氏兄弟的操縱下,製造“飛書”(匿名信)事件,受到汙告而被拘審,死於監獄中。妻兒們都被強迫遷趕到交州九真郡(今越南國清化省境內)。

梁 竦(?~83年),東漢名士。字叔敬,梁鬆弟弟。青少年時就顯得很有文才,但因受到哥哥梁鬆一案的牽連,與母親和家裏人同被遷往九真。南遷途中,他在經過湖南憑吊楚國大夫屈原的殉節地時,曾創作著名的《悼騷賦》,以紀念先賢。後來遇赦回到故裏(今寧夏固原),閉門謝客,潛心學習,著書立說。問世的代表作名為《七序》。偉大的史學家班固在著《後漢書》時對《七序》給予極高的評價。他在《後漢書》中寫道:“孔子著《春秋》而亂臣賊子懼,梁竦作《七序》而竊位素餐者慚。”梁竦生有三個兒子,三個女兒。其中二女兒、三女兒都被選送進皇宮,肅宗章皇帝深愛梁家姊妹,雙雙都被封為“貴人”。三女兒史稱為“小貴人”,她生的男孩就是後來的漢和帝劉肇。梁氏姊妹入宮之際,正當竇皇後專權時期,竇家害怕梁家因為皇子的關係將來掌握朝政大權,便設計害死梁竦和兩位貴人,將皇子奪到自己的身邊。永元九年(97年)竇氏死,梁竦的女婿、當今皇帝為其母舅家徹底平反昭血。和帝生母“小貴人”被追尊為“恭懷皇後”。梁竦追封褒湣侯。梁氏一家諸子、親戚大多封侯,補授高官,為梁姓外戚專權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