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盧芳(1 / 1)

盧 芳(生卒年月不詳),東漢地方割據首領。字君期,謊稱“劉文伯”。西漢、東漢之交安定郡三水(今寧夏同心東南)人。在新莽取代西漢期間,天下大亂,群雄紛爭。盧芳抓住當時“天下鹹思漢德”的民心傾向,編造了一個自己原是漢室後裔的傳奇故事。據他說,在當年漢番和親、友好的時期,漢室皇帝與匈奴汗王盟誓結為兄弟,漢武帝迎娶匈奴穀蠡渾邪王的姐姐為皇後,生了3個兒子。後來遭遇“江充之亂”,長子(太子)被誅,母後坐死。次子名叫次卿,逃命到長陵(今陝西鹹陽東北)。三子名叫回卿,逃往三水縣境內的匈奴屬國(屬國是西漢時期中央政權安置歸順少數民族的地方自治政權形式,治地約今寧夏同心、鹽池、固原三市縣區交界地區),得到母舅族的保護。再後來大將軍霍光平定了內亂,迎立次卿,也恭迎回卿返京,但被回卿拒絕了,他仍願意長期生活在三水左穀地方的母舅家中。這個編造出來的漢帝後裔名叫劉文伯,就是虛構的那個三皇子回卿的嫡孫。盧芳散布了這個謊言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打扮成為既是漢武帝的嫡曾孫,又是匈奴王室的親外曾孫,也是他盧芳。於是這個離奇的故事便在北地、安定等郡和北方各少數民族間不脛而走,廣為流傳,邊民和匈奴部落無不信以為真。王莽末年,在赤眉、綠林等農民起義軍沉重打擊下,新莽政權搖搖欲墜。這時西漢宗室、舊臣和各種政治勢力都乘機而起,相繼擁兵,稱雄一方,各有所謀,企圖稱王稱帝。野心勃勃的盧芳也是這些亂世英雄中的一員。他打著皇族和恢複漢室的旗號,號召三水地區的少數民族屬國羌、胡各部落一起舉兵討伐王莽偽政權,並割據安定地區。當時有漢宗室淮陽王劉玄率先攻占京都長安,稱帝改元為更始元年(23 年),封盧芳為騎都尉,命令他鎮撫西陲。更始三年(25 年),劉玄又被打進長安城的赤眉農民軍絞死,更始政權失敗。在天下無主,群龍無首的混亂局麵下,三水地區的番漢首領們經過會商,“以芳劉氏子孫,宜承宗廟,乃共立芳為上將、西平王。”從而盧芳由地方割據,發展為參加爭奪中央政權鬥爭的首領。

盧芳為了壯大實力,派使者聯絡邊外的羌人與匈奴各部族,選送美女給這些汗王,並美其名為“和親”。被蒙蔽的匈奴單於在接見他的使者時說:“匈奴本與漢約為兄弟,後匈奴中衰,呼韓邪單於歸漢,漢為發兵擁護,世世稱臣。今漢亦中絕,劉氏來歸我,亦當立之,令尊事我。”於是派句林王率數千騎兵把盧芳接到匈奴境內稱帝。表麵上是繼承了漢室帝位,實際上是充當了匈奴單於的兒皇帝,並將偽政權的“都城”建在九原(今內蒙古包頭西北),幫助匈奴貴族霸占漢朝的北方疆土,為匈奴各部充當看門犬,並時時準備導引匈奴部南侵,奪取劉氏的中央政權。後來因為內部矛盾激化,身邊的幹將們相互火並,先後被殺,還有一些將領紛紛率領部眾向漢朝投降,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盧芳無可奈何隻帶著親隨10餘騎,再次亡命到匈奴部落境內。

東漢建武十六年(40 年),匈奴貴族再次把盧芳推出,命令他帶上雇傭軍到高柳(今山西陽高)建立偽政權。但是,這時盧芳的騙局早已被戳穿,而且北方人民向往和平,反對戰爭,都不願意跟他搞分裂、打內戰。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於第二年不得不向漢朝皇帝上書,認罪投降,還表示“思望闕庭”。漢光武帝劉秀不僅既往不咎,還封盧芳為代王,並允許他在明年正月回京覲見。但是,盧芳卻在冬天就擅自擁兵入朝,當南行到昌平(今北京昌平東南)時,被朝廷及時發現,並立即派使臣進行阻止,重申前詔。他不得不原途返回,可能是心中有鬼,所以這時非常憂恐。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盧芳又下決心再次叛漢。而他所發動攻打邊郡的戰鬥,因不得人心而均告失敗。最後在將亡兵散,眾叛親離的情況之下,還是在匈奴的保護下,與妻兒又第三次逃入匈奴境內,在大漠中度過10餘年殘生,病死於異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