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 零(?~112)、零 昌(?~117),滇零、零昌父子都是東漢時期西北羌族人民第一次大起義首領。從王莽篡政時起,中原多故,戰爭不斷,漢室衰微。羌人乘機陸續內遷,西北各地,就連京畿三輔(今陝西西安周圍)地區都有大量羌人與漢人雜處。到東漢後期,統治集團加重對羌族人民的剝削和壓迫,廣大羌民不僅被地方官吏、豪右所欺壓,還要承擔繁重的徭役,並被“倥傯於豪右之手”,而“妄加殘戮”。淪為奴隸的羌族人民積怨加深,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日益激化。
漢安帝永初元年(107年),朝廷決定撤回駐西域都護和屯田官兵,要地方官征發金城(今甘肅蘭州)、陝西(今甘肅臨洮)、漢陽(今甘肅天水地區)3 郡羌人擔任隨軍護衛和雜役,這事就成為羌族人民起義的導火索。因為羌人早已不信任官府,害怕此次行動是個騙局,被帶到西域去替換屯田兵丁而充當苦力,從此再也不能回到自己的家園,於是當走到酒泉一帶時就紛紛逃散了。官府馬上派兵四處堵截抓捕,並焚燒沿途羌人房舍,從而激怒羌人奮起自衛,各部落同時揭竽而起,開展聲勢浩大的起義鬥爭。
滇零是羌人起義的首領。廣大羌族人民,不論男女老幼都自動參加戰鬥,與官軍進行殊死的求生搏殺。因羌人歸附漢王朝時間已久,按照官府的規定,少數民族在平時都不能私人擁有武器,所以他們隻能用竹竿、木棍、樹枝當矛,以木板、幾案作盾,甚至於婦女兒童們手拿銅鏡,利用太陽光照耀著對方的眼睛,幫助自己的父兄擊殺官軍。就這樣,他們卻能以血肉之軀,打敗了前來鎮壓的車騎將軍鄧騭和征西校尉任尚等各路大軍。當時寧夏境內的匈奴、鮮卑、小月氏等各族人民受到羌人鬥爭精神的極大鼓舞,也紛紛響應和參加羌人的戰鬥行列,起義軍隊伍迅速壯大。為了確立權威,有效指揮各民族的起義隊伍,滇零乘勝在北地郡(今寧夏吳忠市境內)自稱“天子”,用以號召武都(今甘肅南部地區)、參鄉言鄉(今寧夏同心與甘肅西峰市交界地區)、上郡(今陝西榆林地區)、西河(今陝西東部地區)各地羌人和其它少數民族,共同抵抗官兵的進攻,很快以羌族為主的各族人民起義的烈火燃遍西北大地。起義軍殺死漢中太守董炳,攻占臨洮(今甘肅岷縣)、破羌(今青海東部地區)、隴西諸郡縣,一直打到京都長安外圍和黃河以東的太原以及中原河南地區。漢廷雖然屢換大將,都被義軍打敗。統治階級這時更加害怕漢族人民也會響應羌人的鬥爭,所以在鞭長莫及,力不從心的情勢下,不得已而決定把西部各郡縣的官府和人民一起遷到內地,用以回避民族軍的鋒芒。寧夏南部的安定郡內遷僑治於美陽(今陝西武功境內),北部的北地郡內遷僑治於池陽(今陝西涇陽)。但是,老百姓自古以來就有“安土重遷”的思想,誰也不願意離開故土。於是官方便實行強製辦法,派官兵毀莊稼,拆房屋,砸家具,強行把廣大群眾驅趕出家園,武裝押解上路。沿途又沒有很好的安排,至使婦孺老弱者大批死亡,造成千萬戶家庭流離失所,家破人亡,從而迫使漢族人民也紛紛加入到羌族起義的隊伍之中。
永初六年(112年),滇零病亡,兒子零昌繼承“天子”稱號。因零昌年幼,由羌族酋豪狼莫輔佐。他任用漢族起義軍頭領杜季貢為將軍,要他鎮守臨時都城丁奚城(今寧夏吳忠市境內)。次年(113 年),漢廷重整旗鼓,調兵遣將,對起義軍展開新的軍事行動。首先由騎都尉馬賢、侯霸率部向安定進攻,占據今寧夏南部地區的羌軍首領牢羌一部幾乎全軍覆沒,而退據北地的零昌羌與陝甘各地諸羌的聯係被切斷。此後,零昌雖曾派兵攻打過雍城(今陝西鳳翔西南),但終因武都號多、當煎、勒姐等大豪羌都被官兵打敗,實力最強的號多降漢,零昌孤立無援,處境窘困。元初三年(116年),度遼將軍鄧遵率領漢軍和南匈奴軍萬餘騎,集中兵力攻打靈州(今寧夏吳忠市境內)的零昌。次年,任尚派刺客殺害杜季貢,又收買了效功羌酋豪號封,並讓他刺殺了零昌。此時仍堅持戰鬥的狼莫部,從安定退到北地。狼莫誓死不投降,與官軍血戰兩個月之久,終因內無糧草,外無救兵,最後大敗在富平縣(今吳忠市境內)黃河岸邊。五年(118年),狼莫又被暗殺。東漢轟轟烈烈的羌族人民第一次大起義以失敗告終。這次起義曆時十一年,使東漢王朝受到沉重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