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梁妠(1 / 1)

梁 妠(106~150年),東漢皇後、皇太後。梁商的女兒。梁妠是東漢朝三大臨朝執政著名的皇太後之一(鄧太後、竇太後)。在兩漢之交的動蕩年代,梁氏的曾祖父梁統,本來隻是西北邊地的一名地方小官吏。於豪強混戰和赤眉、綠林等農民起義軍的紛爭中,他舉兵推行“保境安民”措施,後又主動歸順漢廷,為東漢政權的建立,立過大功,所以梁家才漸漸發展成為東漢中期的豪門望族。梁氏一門前後有7人被封為侯爵,2人位居大將軍、執掌朝政,在宮廷內又有6位貴人、3位皇後,其中1人還以皇太後臨朝執政;另外,還有3人娶了公主,成為附馬爺,7位夫人和女性食邑稱君,其餘被封為將、尹、校者多達 57 人。特別是到了東漢中期,梁妠成為皇後和皇太後期間,在她的蔽護之下,曾出現過以梁冀為代表的外戚與宦官相互勾結的梁氏專權的最黑暗年代,從而造成了東漢政權的日益衰敗。

梁妠自幼心靈手巧,既喜歡讀書,又有一手很好的針線功夫。她九歲就已經熟讀《論語》和吟誦《詩經》,並能講解這些儒家經典的微言大意。她還常以《列女圖》中的人物故事為榜樣,時時對照自勉。她的父親對這個女兒所表現出來的才智看在眼裏,喜在心中,非常偏愛,並進行重點培養。梁商經常對族人們說,今後能為我梁家光宗耀祖的人,“倘興此女乎?”

永建三年(128年),13歲的梁妠與她的姑姑一起被選中,入宮充當皇妃,後又先後被漢順帝劉保封為“貴人”。梁妠憑著美貌和智慧以及管理才幹,很快在後宮嶄露頭角,於陽嘉元年(132年),被立為皇後。由於梁氏讀書多,有思想見解,能“深覽前世得失”,“不敢有驕專之心”,不僅把後宮管理得井井有條,還能幫助皇帝治理朝政。如在懲治暴吏,大赦天下和注意接受諫議大臣的意見諸方麵,梁皇後都起了很好的參謀作用。漢順帝死後,她相繼成為衝帝、質帝和桓帝三朝的皇太後,並持續臨朝執政長達19年。

梁妠是中國曆史上為數不多的臨朝執政而又有作為的皇太後。東漢政權建立之初,實現了全國統一,消除了大規模戰爭,人民得到了休養生息,出現過幾十年所謂“光武中興”的“太平盛世”。但是,到了漢和帝劉肇以後,在中央政權中不斷出現外戚與宦官交替或聯合掌權的局麵,從此,東漢政權開始走下坡路。梁妠正是在這種形勢之下走上政治舞台中心的。這一時期她扶持的三個小皇帝,都沒有親政的能力,國家大事全靠她一手操持。她也兢兢業業,廢寢忘食的親理朝政,基本上是“夙夜勤勞,推心杖賢”。廢寢忘食的努力工作著。她能破格提拔德能兼備的人才,協助她管理國家大事,比如起用黃瓊、李固、陳蕃、李膺等名士,使得朝政有所改善,貪官汙吏受到一定程度的懲治,社會治安有所好轉,國防安全得到加強,東漢政權初步強盛,充分展示了梁妠的治國才幹。

當然,對於她哥哥梁冀的把持朝政,飛揚跋扈和種種倒行逆施以及所造成的惡劣影響,她也是有直接和間接的責任的。另外,她本人雖然在生活上比較節斂,但卻又“多溺於宦官”,聽信了他們的讒言,客觀上給外戚與宦官的聯合專權製造了條件。

梁妠於和平元年(150 年)春,將朝政歸還給漢桓帝劉誌,當年病故,葬於憲陵,追為順烈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