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托合齊和耿額相比,齊世武的心理承受能力顯然要弱得多。又聽說康熙皇上已經全部知曉,而且如果主動坦白尚有活命的可能,所以,齊世武就結結巴巴地問趙昌道:“如果我全部坦白,皇上真的能饒我不死嗎?”
趙昌信誓旦旦地回道:“我到這裏來,就是想救齊大人一命。隻要齊大人主動坦白,我趙昌就敢用自家性命擔保,你齊大人一定會平安無事的!”
齊世武慌忙對著趙昌言道:“如此多謝趙公公……煩請公公轉稟皇上,就說罪臣齊世武願意交代全部罪行……”
趙昌卻在心裏笑道:齊世武,我隻負責誘你招供,你的性命問題,我趙昌概不負責!
齊世武的話音剛落,那康熙就大步跨進了小屋。因為在屋外已將趙昌和齊世武的對話聽了個大概,所以康熙跨進屋後底氣就非常地足,說出的話音幾乎能將大地震得顫抖:“齊世武,你可知罪?”
齊世武被康熙的這一聲怒吼嚇得雙膝一軟,不自覺地就跪在了地上,叩頭如搗蒜:“微臣知罪、微臣知罪,乞請皇上恕罪……”
康熙又大喝一聲道:“齊世武,還不快快把罪行從實招來?”
齊世武哆哆嗦嗦地道:“罪臣願意坦白交待……”
接著,齊世武就一五一十地將胤礽等人如何謀劃在萬壽節那天以武力逼迫康熙退位的陰謀全盤招供。末了,齊世武用一種哀求的語調言道:“皇上,這一切都是太子殿下的主意,微臣實在是迫不得已,乞請皇上恕罪……”
但康熙已經不再想理睬齊世武了。證明了胤礽確有一個發動兵變的大陰謀,對康熙來說,這就足夠了。康熙走出屋外,重重地吩咐那執事太監道:“傳朕的旨意,將托合齊、耿額和齊世武這三個十惡不赦的罪犯,統統打入死牢!”說完,康熙就鐵青著臉返回乾清宮。那趙昌本想從康熙的嘴中討得幾句誇讚的,可見康熙臉色如此沉重,也就知趣地閉了口。
康熙之所以臉色鐵青,是因為他萬沒有想到。太子胤礽竟然想用武力來逼他退位。逼他退位與謀他性命又有何區別?連太子胤礽都想謀他康熙的性命,他康熙究竟還能相信誰?故而,從此以後,康熙就變得疑神疑鬼的了,幾乎不再相信任何人,包括揭發胤扔陰謀的胤禛和隆科多。
托合齊、耿額和齊世武被打人死牢之後,康熙並沒有就此罷休,而是以此為突破口,窮追猛查,受托合齊等人的牽連,至少有十幾位大臣和數十位帶兵的將領被康熙投入囚牢。康熙對這樁“太子兵變案”一直追查了好幾個月。直到實在無可追無可查了,康熙才氣咻咻地罷手。前前後後,究竟有多少人遭到了康熙的查處,已經很難確切統計。
這樁“太子兵變案”的最終結果是,托合齊、耿額和齊世武等“太子黨”的主要骨幹,被康熙毫不留情地一一處死。而此案的主謀胤礽,許是受到那赫舍裏氏在天之靈的庇佑吧,僥幸揀得了一條性命。不過,胤扔的結局也不是很樂觀。這一年(公元一七一三年)的九月,康熙宣旨再度廢除胤礽的太子之位,並將胤礽打入監牢、永遠囚禁。也就是說,胤礽最終落得了和大阿哥胤禔一樣的下場。
胤扔落得如此下場,最高興的,當然是那胤禛。而胤禛更為高興的是,康熙在廢除了胤礽之後,同上回一樣,並沒有馬上就另立新的太子。所以,胤扔剛一再度被廢,胤禛就急急地找來隆科多道:“我們一定要在皇上另立太子之前,把最後的事情做完!”
胤禛口中“最後的事情”會是什麼事情?隆科多心領神會地道:“四阿哥言之有理!如果不把最後的事情做完,待皇上另立了太子,四阿哥與隆某所做的一切,就前功盡棄了……”
然而,就在胤禛和隆科多緊鑼密鼓地要把“最後的事情”盡快做完的當口,那趙昌卻偷偷地告訴了隆科多這樣一件事:康熙皇上想立十四阿哥胤棲為大清太子。
隆科多得知此事後很是恐慌。他對胤禛言道:“如果皇上迅速地立胤禵為太子,那我們就沒有時間做最後的事情了……”胤禛卻不慌不忙地言道:“皇上想立胤禵為太子,本在我的預料之中,我自有辦法對付!”
隆科多雖然不知道胤禛有何辦法,但他卻相信,胤禛既然說“自有辦法”,那就一定會有好辦法。由此可見,隆科多對胤禛,那是絕對的心悅誠服的。
於是,有那麼一天,胤禛探知胤禵是在坤寧宮逗留,便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也趕往坤寧宮。住在坤寧宮內的孝恭仁皇後烏雅氏,既是胤禵的母親,也是胤禛的母親。所以,胤禵在坤寧宮逗留很正常,而胤禛趕往坤寧宮也毫無異常之處。隻不過,胤禛去往坤寧宮的目的,如果要明明白白地說出來的話,恐怕就不那麼正常了。
胤禛走進了坤寧宮,先是給烏雅氏請安,然後便同十四阿哥胤禍海闊天空地聊了起來。兄弟倆兒在一塊兒攀談,自然非常正常。而且,胤禛說出來的話,似乎還越聽越中聽、越聽越正常。
那是在胤禵將辭別烏雅氏之前的時候,胤禛仿佛突然想起什麼似的對烏雅氏言道:“母後,聽說父皇要立胤禵為太子……果真如此的話,那母後就成了大清太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