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8章 大帝的千秋功過(22)(2 / 2)

烏雅氏喜滋滋地言道:“胤禛,你說的沒錯,皇上確曾在我的麵前提過此事……”

那胤禵趕緊言道:“母後,父皇隻是有這麼一種意向,並沒有作出最後決定……現在還是少談這件事為妥。”

胤禛忙著言道:“十四弟,你對此可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啊!父皇既然有這個意向,那付諸實施就隻是個時間上的問題了。所以,就你而言,應當努力去爭取這一天的早日到來!”

胤禵笑著道:“四皇兄,父皇的意誌,別人是無法改變的,小弟我又如何去努力爭取?”

胤禛也笑著言道:“十四弟,話雖是這麼說,但事在人為……我認為,如果十四弟主動向父皇請求西去平叛,那父皇肯定會對十四弟大加讚賞。如此一來,大清太子之位,除了十四弟以外,誰還能染指?”

前書中曾有交代,準噶爾部蒙古首領噶爾丹發動叛亂兵敗自殺之後,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成了準噶爾部蒙古的實際統治者。一開始,由於力量還很弱小,所以策妄阿拉布坦就明確表示臣服滿清中央,後來,因為準噶爾部蒙古的軍事實力一天天地膨脹,故而策妄阿拉布坦就一點點地也不買滿清朝廷的賬了,開始肆無忌憚地向四周擴張,並明目張膽地派兵入侵西藏,妄圖把西藏納入自己的統治之下。胤禛口中的“西去平叛”一語,便指的是清軍與策妄阿拉布坦的軍隊在西藏地區交戰一事。

胤禵聞胤禛所言,心中不覺一動。是啊,如果我主動要求西去平叛,那父皇豈不是真的要對我另眼相看?既另眼相看,那我做大清太子的可能性不就又大大地增加了?

但胤禵想是這麼想,可又不便當著胤禛的麵明說。因為胤禛也是皇阿哥。自胤禵二度被廢之後,哪個皇阿哥不想成為大清太子?故而,胤禵就用一種征詢的目光投向烏雅氏,仿佛在請求母親為他拿主意。

而烏雅氏也覺得胤禛適才所言頗有道理,所以,瞥見胤禵的目光後,她就麵帶著微笑言道:“胤禵,你明日便去向皇上提請求吧……”

胤禵連忙躬身言道:“孩兒謹遵母後旨意……”說完,衝著胤禛感激地一笑,便輕快地走出了坤寧宮。

客觀地講,胤辛題是應該要“感激”胤禛的,因為胤禛對他所言確實是一個不錯的主意。但問題卻在於,胤禛的動機和目的,胤禵是一無所知。如果胤禵知道了胤禛的真正用意,恐怕他就不會對胤禛投去那麼“感激”的一笑了。

胤禛的真正用意是,把胤禵支出北京城,讓大清太子之位一直就那麼懸空著。這樣,他胤禛和隆科多等人就會有充足的時間來完成他們那件“最後的事情”了。

胤禛的意圖實現了。胤禵向康熙請求領兵西征,康熙當即大加誇獎,並任命胤禵為“撫遠大將軍”,全麵主持西部軍務。據說,康熙還曾這樣對胤禵言道:“皇兒且西去,待凱旋歸來,必有莫大驚喜!”

康熙口中的“莫大驚喜”自然含義頗深。胤禵就帶著對“莫大驚喜”的莫大憧憬領兵西去了。他在青海、甘肅一帶駐紮了四年,連連打敗策妄阿拉布坦的軍隊,立下了赫赫的戰功。隻因為西部戰爭尚未完全平息,他一時還不能班師回京。可就在這當口,他卻聽到了一個令他喪魂失魄的消息:康熙皇上在北京西郊的暢春園駕崩。更令胤禵魂飛膽裂的消息則是,康熙皇上在駕崩前,口諭群臣及諸皇子:大清皇帝之位,由四皇子胤禛繼承。胤禵不禁仰天長歎:“這,都是真的嗎?”

也許這一切都是真的,也許這一切又都是假的,曆史本來就是在一種真真假假的邏輯中向前邁進的。

胤礽再度被廢,胤禵又離開了北京城,大清太子之位就一直空在那兒,等著一個合適的入選去坐。所以那胤禛便加快了行動的步伐。他要在胤禵班師回京之前把那件“最後的事情”做完。確切說,胤禛不是想做什麼大清太子,他是想一步登天,直接就坐在大清皇帝的寶座。

在胤禛通向權力最高峰的路途中,現在隻剩下最後一個障礙了,那便是他的父親康熙皇上。而胤禛要做的“最後的事情”,正是要將康熙這最後的障礙清除掉。通俗地講,胤禛要用一種神不知鬼不覺的手段去謀取康熙的性命,然後再用一種合情、合理又合法的方式登上大清權力的頂峰。

看起來,胤禛這“最後的事情”也並不是太難,找個合適的時間和地點把康熙給解決掉也就完事兒。但問題是,“解決”康熙也許真的很容易,可難就難在,康熙死了之後,他胤禛如何能以一種“合情、合理又合法”的方式當上大清朝的皇帝。他胤禛總不能自封為皇帝吧?就算他胤禛敢於自封,恐諸皇子也是不會答應的。故而,十四阿哥胤禵雖然被支出了北京城,但情急之下的胤禛,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也始終找不到一個徹底解決問題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