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0章 建文遜國(3)(1 / 2)

王鉞朝馬皇後的遺體叩了幾個頭。來不及猶豫,慌忙將她給解下來。然後他就開始縱火……但是,火苗兒燃起的那一霎,他突然改變了主意。便又將坤寧宮的火撲滅,然後抱起了馬皇後的遺體,匆匆跑至乾清宮。

他把乾清宮點燃了。他用馬皇後的遺體編造了彌天大謊,也給後世人們留下了千古難解之謎,同時創造了一個具有永恒魅力的故事。

但是他浪費了一點時間,就再也找不到文奎和文圭了。事實上宮裏的變故比他預計的要來得快。就如他未預計到應天城會那麼快就陷落了一樣,皇城乃至皇宮的陷落也提前了時間。宮人們早已經亂紛紛地出逃了(王鉞後來意識到,宮人們的出逃沒準兒也是有人組織的)。文奎、文圭一定是趁機溜走了。他不敢磨蹭——他知道頂要緊的是皇帝的安危,所以趕緊從乾清宮回到了奉先殿。

那時候程濟這個具有某種“異秉”的神神道道兒的翰林院編修,已經按照其預先的計劃,以所謂洪武爺的遺詔,迫使建文帝剃掉了頭發。於是,他和周恕以及葉希賢、楊應能等,開始以不同於方孝孺他們的方式,來表達他們對建文的忠誠。

其實,他們的忠誠,實現起來要比方孝孺等人困難啊!可他們不會得到方孝孺等人那麼好的名聲。

按照程濟這個“活神仙”的安排,他們從地道裏鑽出來之後,跟那些逃難的宮人相反,迎著火源往北跑。當時皇城內宮城外有十二座門。他們來到比較偏僻的北上東門,在那兒鑽進了泄水的陰溝。當時也顧不得水臭,就淌水而行。出陰溝一看,麵前擋著個鐵柵欄,鐵柵欄外麵即是護城河。他們腳下的髒水恰是穿過這個鐵柵欄而嘩嘩地泄進護城河裏。

“此即鬼門!”程濟指著鐵柵欄說。

程濟此時開始領頭兒了。他推推鐵柵欄,竟沒有上鎖。吱地聲如鬼叫,倒把人嚇一跳。不過“鬼門”卻也敞開了。緊捱著程濟的建文從陰溝裏探出頭來望望,見河水倒是極平穩,也沒有燕軍的舟船;然而,既無船又無橋的,莫非要泅水不成?可他們誰又有泅水的本事呢!

正犯愁著,忽聽這“鬼門”的下麵,有人悄聲喊道:“應文來了?”

建文帝大驚。定睛一看,又吃一驚。原來那股注入河中的髒水旁邊,有亂蓬蓬一堆草,草裏鑽出顆人頭。那人頭上戴著道士帽,但滿臉全是疤痕,十分猙獰可怖。幸虧是在白天,否則建文一定會認為這是河裏的鬼魂,是來勾人性命,以便“脫生”的。沒準兒他會一頭栽進河中,成為那“鬼”的寄托物兒。

那“鬼”似的道士從亂草裏鑽出來,又把亂草撥進水中。原來他是站在了一支小船上的。然後這“鬼”道士便撐著長篙,仰臉兒喊道:“來吧來吧!去也去也!”

程濟似乎對道士也不熟,便極謹慎地問:“你是何人?應該是神樂觀的王道士來接的吧?”

那人說:“我姓吳,叫吳慈仁,王道士的朋友。王升在太平門那兒等著呢。”

程濟還在猶豫著,可是憋在陰溝裏的幾個人急壞了。他們一個戳一個地往前探詢:究竟怎麼了?走呢還是不走?建文便對程濟說:“事至如今,還有何考慮的?快走吧!太祖遺詔上不是說‘薄暮會於神樂觀’嗎?如若遲延,被賊兵發現,又如何是好?”

程濟看看那河裏,隻有靠彼岸處極細的一溜陽光,紅紅的,知道就快到“薄暮”了,所以不敢再遲疑,忙將建文抱起來,遞給下麵那鬼似的道士。然後他們再一個挨一個,攀著長滿了青苔的石壁,也落到船上。

道士說聲“大家坐好了”,便拿竹篙一撐,使小船無聲地離開護城河的石壁。然後他又放下篙,拿起櫓,不緊不慢地搖起來。

河上靜悄悄,不見任何舟楫。這過分的靜也令人提心吊膽,所以建文及其隨從都大氣不敢出一口,隻有那欸乃歙乃的劃船聲代替著人的喘息。

不料那吳道士或許寂寞難耐,突然唱起歌來。建文一聽那歌詞,臉色立時黃了。原來,他唱的是《莫逐燕》:

莫逐燕,

逐燕燕高飛,

高飛上帝畿……

這首歌建文帝曾在牛首山上聽到過,也曾在夢中聽到過。應該說歌的韻律是極美的,吳道士的嗓音也是極美的;可是,在這種時候唱這支歌,聽來真叫人毛骨悚然呢。他就下意識地撲到了兩個太監的懷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