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國公主曉得這話的厲害,忙咬破手指,寫就一封血書,遣太監去淮安傳召駙馬回京。梅殷讀了血書,失聲慟哭,問太監:“建文君何在?”太監說:“已駕鶴西去了!”梅殷捶胸長歎道:“君存我存,君亡我亡。我活在世上,還有何意思呢!”歎罷又大哭。後來,當然還是灰溜溜還京來了。
因為有寧國公主這位老姐姐的勸說、脅迫,梅殷最後還是向他做了屈服,灰溜溜進宮見駕來了。但那灰溜溜的臉皮是掩飾不住內心深處對他的鄙視與仇恨的,這一點,他和他彼此都很清楚。所以,當他略帶譏訕地慰問說:“駙馬勞苦功高啊!”梅殷當即回敬了一句:“勞而無功,徒自愧耳!”你聽,這叫什麼話!這就是說,“我梅殷若真的有功,你如今也做不成皇帝呢!”……
皇帝冷笑笑:“卿言之有理。”心想這個梅殷真是不可救藥的了!以後梅殷常以“疾病”為由不出席朝會;偶爾出朝了,也是一副冷臉子。永樂瞧在眼裏,也不睬他,暗地裏卻捉摸著治他的辦法兒。
永樂開始派遣小太監,以慰勞為名,三天兩頭兒往寧國公主府裏跑。今日送一簍荔枝,明日送一對龍蝦,後天又是一隻嘴兒忒巧的鸚鵡。感動得寧國公主都不知如何是好了。可梅殷曉得,“黃鼠狼進宅,不懷好意”。他就密令心腹盯緊了這三天兩頭兒來的小太監。果不其然,這小太監是皇上派來的“眼線”,是專門來偵察他,抓他犯罪違法把柄兒的。某一夜,小太監仗著已跟梅府裏內官們混得廝熟,溜到他一間密室的窗外竊聽,結果被他當場抓住。抓倒是抓住了,卻也不能如在淮安時,拿對待燕王使者的辦法,割去耳鼻的了。須知這畢竟是皇上派來的人,打狗也得看主人呢!所以,思之忖之,梅殷隻能說小太監手腳不老實,是個怪癖,竟跟他使喚的宮女們胡鬧。梅殷修書一封,讓這小太監親手代交皇帝。以此作為對永樂的一種恰如其分的羞辱。
永樂帝與梅駙馬的怨仇越積越深。且永樂也有了遠比小太監精明能幹的人,那就是都禦使陳瑛和紀綱手下的錦衣衛。永樂覺得他們之間的怨仇應該結束了。於是,有一回,當梅殷又以養病為由不出席早朝時,永樂似乎漫不經心地對陳瑛說了句:“啊呀,梅殷這病,怕是極重了的吧?”陳瑛心領神會,散朝之後便開始考慮治梅殷之病的藥方兒了。
陳瑛是永樂朝廷舉足輕重的人物,也是永樂帝身邊不可或缺的鷹犬。他生性冷酷、殘忍,且具有一種超常的責任心,可謂兢兢業業宵衣旰食。上任以來,他夜以繼日通宵達旦地審閱方孝孺等幾位重點“奸臣”的材料,對他們的每一封信件都是字斟句酌披沙揀金,於中找出暗藏著的“奸黨”。陳瑛雖被後世人們切齒痛罵並列為永樂朝首位“奸臣”,然而公理公道地講,此人既不貪財,又不好色,不貪汙不受賄不亂搞女人,甚至不喜遊樂,對花鳥蟲魚亦不感興趣,總之他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人的事業”中去的人。陳瑛被後世史家定性為“奸臣”,真有值得商榷之處呢。
陳瑛一介入到梅殷的事兒裏,情況馬上就有了驚人的進展。永樂帝在陳瑛呈送的厚厚一遝材料裏,發現梅殷有三樁罪惡。一是“招納亡命”,即收羅了一些殺人越貨的凶徒,豢養並慫恿他們繼續為非作歹;二是“科匿番人”,即某些番國l的商人(似有間諜之嫌)觸犯了中國的法律法規,在地方上呆不住,竟藏到梅府裏避險;三是“與女秀才朋邪詛咒”。這一條最是有趣,也最令梅殷以及寧國公主尷尬。原來,這女秀才姓劉,頗具姿色,亦擅琴棋書畫。梅殷有時帶她郊遊,有時也請至府中雅會。按說這本是很無所謂的,秀才是文人,駙馬結交文人不僅不應受到指責,倒是應該大加讚賞的呢。宋朝王詵駙馬,不就曾邀集蘇軾、米芾、黃庭堅等人到他的府邸搞什麼“西園會”,且成為美談的嗎?然而女秀才畢竟不是男秀才,且劉氏大概也比不過蘇軾等人的文才。於是,梅殷與劉氏的唱和詩裏,便被陳瑛嗅出了“詛咒”的氣味兒。被詛咒的是誰?陳瑛也拿不準,放“俯請聖裁”,讓永樂帝親自做出判斷。
“好吧”。永樂帝合上梅殷的“案卷”,對陳瑛說,“駙馬的事,朕自處之。”隨後令戶部考定公、侯、駙馬、伯儀仗及從人之數,而別命錦衣衛將梅府那些“超編”的家人(實則亡命之徒)發配遼東從軍。這算是在外界給梅殷保全了麵子。然而隻這樣做不行,梅殷的罪過得讓公主知道,應該讓公主來訓戒她的丈夫。於是將這些“罪過”密封了,派人送到他的老姐姐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