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親戚”——現在永樂帝最討厭的便是這個字眼兒。這是真話。討厭它,憤恨它,甚至對它還有點兒無奈。
永樂帝可以對建文的那班忠臣盡情折磨,在他們的肉體上玩出些花樣兒,譬如割鼻、斷舌、油烹、剝皮、寸磔之類。但是對於親戚——當然是要緊的親戚,他能有什麼辦法?
徐輝祖是最令他討厭的一個。別的不說,就說金川門陷落,所有的都督、指揮使都放下武器歸降了燕王,惟他還領著兵馬抵擋。這當然是螳臂擋車。這也罷了,因為建文那時尚未“遜國”,永樂尚未登極,徐輝祖的抵抗似還可以理解。但是新帝禦奉天殿接過傳國寶璽了(盡管少了一塊,但其他十六塊寶璽總是接下來了),百官們都向他朝賀了,惟獨徐輝祖杜門不出。他遣中官去中山王府召徐輝祖問罪,輝祖卻卷起鋪蓋卷兒去了徐達的祠堂。輝祖說,我要一直守在先父的祠堂裏。那意思極是明白:我寧肯在父親的祠堂裏度過後半生,也決不會對你俯首稱臣!
永樂帝氣壞了。詔有司問徐輝祖之罪。刑部官員帶了錦衣衛校尉前往中山王府,好歹敲開徐達祠堂的門,傳達聖諭,令輝祖自書罪狀。輝祖也頗痛快,援筆在手,唰唰寫下了一紙供辭。卻隻有十六個字:
吾父開國重臣太祖予世券其後輩免死。
永樂帝讀到徐輝祖的“供辭”,幾欲氣炸心肺。如此狂妄的挑釁也的確令人忍無可忍呢!說真的,也許到這時候他才算真正認識了徐輝祖。徐輝祖是建文真正的忠臣呀!並不是如他原先所想像的,是“做做樣子”的忠臣呀!“做做樣子”的忠臣在建文朝真不在少數兒;尤其是武臣之中,可以說都已跪伏在他的腳下了,而今哪有不降附的呢?更何況如今建文已經死了,你徐輝祖忠與不忠都沒什麼意思了。你何必仍與我做對呢!
永樂帝下令將徐輝祖逮入錦衣衛獄,擬處以死罪。然而……
然而徐妃這時候從北平風塵仆仆趕來了。徐妃當然不是為了這事兒趕來的。她是趕來接受冊封的。她現在已是明正言順的皇後。她已經住進了修葺一新的坤寧宮。她要在交泰殿接受後宮妃嬪及誥命夫人們的朝賀。她在見到剛剛成為寡婦的徐增壽的夫人時,已經情不能已讓淚水衝洗了鉛華粉黛;而想到不久她又將失去一個弟弟徐輝祖,更覺得萬箭穿心。所以,她做了皇後之後,留給皇帝的第一印象,便是紅桃子似的兩隻哭腫了的眼睛。
徐皇後並沒為徐輝祖說一句求情的話。因為她看到了在皇後所禦用的交泰殿裏,有一塊題為“無為”的牌匾,那是洪武帝對後妃們的警示。徐皇後作為國母,怎麼能違背洪武帝的規矩而“幹政”呢?但是她哭得紅腫的眼睛卻是讓永樂帝看到了。永樂帝知道她是為徐輝祖而哭的,不禁心裏發了軟,火氣兒也消了些,於是收回了成命,赦免了徐輝祖的死罪,將其從獄中放出,幽禁在私邸,削去了魏國公的爵位。
另一個令永樂帝討厭、犯愁且有點兒仇恨的,是駙馬都尉梅殷。
梅殷可不是一般的駙馬,他是寧國公主的夫婿。寧國公主是孝慈高皇後親生,說起來應當是永樂同父同母的親姐姐。且她的年齡在太祖現有的子女中是最年長的一位,是長公主,僅憑這一點,她也應當受到他這做弟弟的尊重呢。更何況太祖在世時,在十六位駙馬中,最喜歡的便是梅殷,對他特別寵愛。所以也就難免使其漸顯驕縱,做事處世便有點“有恃無恐”的滋味了。
永樂對他的仇怨,最早是聽說他曾經受過太祖的遺詔。說太祖臨終時囑咐梅殷:“燕王不可忽視。你老成忠信,可托以幼主。”這事兒自然是謠傳,是建文與梅駙馬有意假“太祖遺詔”,在國人麵前敗壞他燕王的名譽,並為向他開刀尋找借口罷了。梅殷還真是利用了這假的遺詔招兵買馬,駐守淮安,企圖阻止燕軍過江。當時他曾致書於梅殷,言及“赴京師為皇考進香,望予以方便,讓開道路”。不料梅殷冷辭回拒曰:“進香,皇考曾有禁,遵者為孝,不遵者為不孝。這個方便我行不得!”這也罷了,梅殷甚至冒天下之大不韙,將他派去致書的使者,給割掉了耳朵和鼻子,以示對他燕王的淩辱。何其狠毒乃爾!
“好吧,你這該殺的!等著瞧!”他記下了這筆賬。他沒能從梅殷的地盤上經過,而是選擇了另外的路線,終於渡過大江,攻陷京師。
他們之間的新仇,是他即帝位後,梅殷居然違抗他的詔令,繼續擁兵淮安,而不入朝向他參拜。作為皇帝,他可以發兵征剿,縛住梅殷將其碎屍萬段;但畢竟這是老姐姐的丈夫,還得照顧長公主的麵子呢!他就傳諭寧國公主:“梅殷若拒不入朝,即以統兵作亂論處。屆時其身首異處,是以法量刑,姐無怪弟言之不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