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寧王聘賢(1 / 3)

正德七年的下半年,憂時憂國的文徵明,在時好時病中度過;然而,總也算完成了不少心願。

由於劉瑾擅權,朝政不修,所激起的盜賊,像燎原野火似地,到處亂竄。四川、江西、福建、廣東、河南、淮河兩岸……

身為一介書生,倘若功名不偶,也就報國無門,因此病中的他,隻能以詩寄幽懷:

“臥病經旬一榻空,起來高閣見秋風,蒼茫野色浮天外,狼籍霜痕落鏡中。滿地江湖愁書足,何時淮蔡卻收功?浮雲奄忽行銷滅,雙目依然送斷鴻。”—病起秋懷二首之一(注一)

對旅行災區的一些好友,也經常寄以無限的關懷,探聽他們的行蹤和訊息。

征明詩中所關懷的淮蔡剿寇情形,雖然當時他無法確知,但文林好友,巡撫林俊(見素、待用),奉旨輕騎萬裏,從莆田故居前往西川平盜,倒極有建樹。

林俊,是成化十四年進士,以侃直敢言,不畏權貴著稱。他像文林一樣,所到之處,破迷信、毀淫祠、興辦學校。尤其對各地王府往往工役浩繁,建築動輒采用琉璃瓦、白石雕欄,使人民不勝負擔,一再疏請省儉。弘治末年,在江西任內,因見寧王宸濠貪暴,不但歲祿倍取於民,更要大興土木,準備以兩萬钜資為江西王府換裝琉璃瓦;林俊不但屢加裁抑,更勸宸濠不要像春秋時代的“叔段京鄙之求”、“吳王幾杖之賜”那樣貪得無厭,以安份守己為宜。觸怒寧王的結果,林俊被劾受到停俸三月的處分。

此後,經過兩次丁憂,起複四川巡撫後,林俊以其超人的膽識和窮追不舍的策略,逐漸掃平藍廷瑞等據寨稱王的賊寇,卻因與總督洪鍾不合,披禦史俞緇委罪進讒。憂憤交加的林俊,乃於正德六年冬,堅請致仕。

離川之時,不僅言官紛紛上章請留,西川士民,也沿路號哭追送,場麵動人,實為少見。

史料所限,無法確知“西川歸棹圖”,是否出於征明之手,隻知他以一首鏗鏘有聲的七古,寫林俊的風骨和忠義,也反映出文徵明心中的義憤:

“……卷甲宵馳萬裏輕,竟翦窮凶報明主;捷音朝入劍門關,高情暮在壺公山。豺狼滿道不可往,錦城雖樂何如還。功成身退古所難,角巾東第疇能攀?蜀江溶溶日千裏,歸心更比江流駛;玉壘浮雲千萬重,不如先生歸興濃。”—題西川歸棹圖奉寄見素中丞林公(注二)

重陽登高,約蔡羽不至,文徵明便獨自和湯珍往遊東禪寺。這是他三年中的第二度來遊;除了賞菊花,賦九日詩,他也再次憑吊沈周留在寺中的遺像和種種手澤。天璣禪師忽然想到沈周最後一次來寺中的遺詩,促征明作和,以了前緣。緬懷師生流連寺中,賞玩牡丹的往事,文徵明一時不禁悲從中來,也驚覺到時光的流逝;沈周逝世已經三年。但和詩之約尚未實踐,遂帶著無限懷思和愧疚地吟詠:

“杖履空然記昔年,高情無複看雲眠;溪堂白發留遺照(堂中有先生遺像),竹榻清風感斷緣。奄忽流光驚夢裏,蹉跎殘諾負生前,隻應舊事僧知得,酒淚同看獨夜篇。”(注三)

病中的文徵明,聽著市河中泊船上的野笛、遠近人家此起彼落的砧聲……陣陣涼風,吹動著院中的蒼鬆,紙窗上,不時搖曳著寒竹的姿影,他的思緒也隨之飄浮。在洞庭西山隨蔡羽學習易經的王寵、客逝京師的徐禎卿、這年春天調升南京太仆寺少卿的叔父文森……滁州城的女牆、滁水的嗚咽,一時之間,占據了他的腦海。南京太仆寺,與他的家族,似乎有著某些特別的淵源。除了父親、叔父先後任寺丞、少卿之外,教他書法的李應禎,逝世未久,教他作詩的呂書,及隱居滁州不遠,一見就把他引為忘年之交的定山莊書:都與滁州、太仆寺有關聯,並影響著他生命與人格的發展。隨之,又想到吳寬、沈周、陸容等那些相繼棄他而逝的父執:在這些無眠的冬夜裏,他一共譜出“先友詩”八首,敘述亦師亦友的先輩們,學行造詣,獨特的風骨,以及對世道人心的影響。文徵明在詩序中闡明:

“某晚且賤,弗獲承事海內先達;然以先君之故,竊嚐接識一二,比來相次淪謝,追思興慨,各賦一詩,命曰先友;不敢自托於諸公也。”(注四)

逝世已三年四個多月的沈周,於是年十二月廿日落葬,文徵明先完成了“沈先生行狀”(注五),然後,再以之請銘於王鏊:

“石田之名,世莫不知。知之深者誰乎。宜莫如吳文定公及公;闡其潛而掩諸幽,則唯公在!”

接著,王鏊就參照征明所撰的行狀,及平日對沈周的了解,寫成“石田先生墓誌銘”(注六)。

沈周生前付托,到七年底已逐次完成。除夕寒夜,文徵明獨坐品茗,黯黯的燭光,伴著不時傳入耳中瀟瀟雨聲,他開始整理一年來的重要詩稿,檢點這一時段的生命軌跡。

“少日馮陵都遣卻,隻將雙書待明朝。”—除夜(注七)

明日的他,可能更謙卑,更成熟,隻不知能否為這亂世,聊盡綿薄?

正德八年七月,正當文徵明、陳淳、王氏兄弟一幹秀才,緊鑼密鼓地準備往南京鄉試時,葑門朱存理病篤。朱堯民則於前一年先行離開人世;葑門二隱,從此凋零。存理墓銘,也早已托付征明,但隻好等待赴試後再行著手。

在金陵客樓之中,隔著散亂的筆墨書卷,文徵明和陳淳師生相對而坐,天已二更,窗外響著淅瀝的雨聲。病體未複,帶著幾分酒意的文徵明,望著斜倚案邊的這位通家子弟,想著兩人一次次所遭受的挫折,一份愧怍和蒼涼的感覺浮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