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唐五代詞(1)(1 / 3)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生於唐安西都護府碎葉城(在今吉爾吉斯北部的托克馬克附近)。幼年隨父遷住綿州昌隆(今四川省江油縣)青蓮鄉。性極聰敏,少年時即才華顯露,學識淵博,詩賦俱佳,並好仗義行俠。25歲離開四川,漫遊各地。天寶初,因吳筠等推薦而供奉翰林。由於生性耿直,不媚權貴,便遭到讒毀,被玄宗“賜金放還”。此後長期漂泊。安史之亂中,為平亂而人永王李璘幕,璘敗,受牽連而流放夜郎(今貴州遵義附近),中途遇赦。不久,死於當塗(今安徽省當塗縣)。他不僅是唐代,而且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詞史上有奠基之功的大詞人。他的詩品(包括詞品)、人品均超世絕倫,對後世影響極大,作品至今被廣泛傳誦。有《李太白集》。

菩薩蠻⑴平林漠漠煙如織⑵,寒山一帶傷心碧⑶。暝色⑷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佇立⑸,宿鳥⑹歸飛急。何處是歸程⑺?長亭接短亭⑻。

【注釋】

⑴這首詞與《憶秦娥.簫聲咽》被宋代黃昇認為是“百代詞曲之祖”。

⑵平林漠漠煙如織:平林,平齊的樹林。漠漠,迷迷蒙蒙,模糊不清。煙如織,水霧很密,縱橫流蕩交織。

⑶寒山一帶傷心碧:寒山,令人心生寒意的山。一帶,山勢如一條飄帶。傷心碧,山上一片令人傷心的碧綠色。

⑷暝色:暮色。

⑸玉階空佇立:玉階,玉石鋪成的台階,台階的美稱。空,徒然地。佇立,長久地站立。此句想象妻子盼望丈夫回家的情形。

⑹宿鳥:傍晚投宿的鳥。

⑺歸程:回家的路。

⑻長亭接短亭:長亭和短亭都是古代大路邊供行人歇腳休息的地方。相傳十裏一長亭,五裏一短亭。

【今譯】

平齊的樹林迷迷蒙蒙,

樹林上麵煙霧縱橫交織;

令人心生寒意的山如同飄帶,

山色是一片使人傷心的碧綠。

暮色悄悄地漫入了高樓,

我在高樓上獨自發愁。

想必她正在玉階上枉自佇立,

我眼前隻有投宿的鳥兒。

正焦急地飛回各自的巢裏。

啊,我舉目四望,

哪裏是我歸去的路?

隻見長亭連短亭遙遠無比!

憶秦娥⑴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⑵。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⑶。樂遊原⑷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⑸。音塵絕,西風殘照⑹,漢家陵闕⑺。

【注釋】

⑴顧起綸的《花閹詞選跋》對這首詞評價很高:“李太白首倡《憶秦娥》,淒婉流麗,頗臻其妙,為千古詞家之祖。”

⑵秦娥夢斷秦樓月:秦娥,秦地的女子。夢斷,夢醒。秦樓,秦地女子的閨樓。《列仙傳》載:秦穆公將其女弄玉嫁給吹簫能手蕭史。蕭史天天教弄玉吹簫,模仿鳳鳴。幾年後,弄玉果然吹出鳳鳴之聲,引來許多鳳凰。穆公遂為他們建鳳凰台,讓他們居台上。又過了幾年,他們隨鳳凰飛去。此句和首句“簫聲咽”,就暗用此典。

⑶灞陵傷別:灞陵,即灞陵橋,亦即灞橋,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的灞河上。灞河兩岸植有垂柳,“灞柳飛雪”是長安八景之一。唐代,人們常在這裏折柳贈別,故灞橋又名銷魂橋。

⑷樂遊原:亦名樂遊園、樂遊苑,本為秦宜春苑,因漢代在此建樂遊苑而得名。位於今陝西西安城之南,大雁塔東北。唐代在長安外郭城東南部,有升平、新昌等坊。地勢頗髙,風景秀麗,是唐代和現在的遊覽勝地。

⑸鹹陽古道音塵絕:鹹陽,秦代京城,在今陝西省鹹陽市東北,因位於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而得名。古道,古老的道路。音塵絕,即塵埃不起,音信斷絕,語出《胡笳十八拍》之十中“故鄉隔兮音塵絕”句。

⑹殘照:即夕陽。

⑺漢家陵闕:漢代皇帝的陵墓。闕,這裏指建在陵墓前的牌樓。西漢十一位皇帝的陵墓都在長安附近,其中兩位葬在今西安東郊的灞陵、杜陵,九位葬在鹹陽原上。

【今譯】

淒涼的簫聲嗚嗚咽咽,

秦娥夢醒在吹簫,

秦樓上空懸冰月。

秦樓上空懸冰月啊,

柳色年年都-樣,

卻難忘灞陵橋上,

曾與他傷心地折柳贈別。

樂遊原上又是清秋遊覽時節,

但荒涼的鹹陽古道上,

塵埃不起,音信斷絕。

塵埃不起,音信斷絕啊,

隻見蕭瑟西風中一輪夕陽,

空照著漢代皇帝陵墓,

這景象更使她愁腸百結。

張誌和

張誌和(約730—810),原名龜齡,字子同,自號煙波釣徒、玄貞子,金華(今浙江省金華縣)人。唐肅宗時待詔翰林,賜名誌和,授左金吾衛錄事參軍之職。後因事被貶官,遇赦後不再做官,隱居江湖而終。有《玄貞子》。

漁父⑴(二首)西塞山前白鷺飛⑵,桃花流水鱖魚肥⑶。青箬笠⑷,綠蓑衣⑸,斜風細雨不須歸。

【注釋】

⑴作者的詞作流傳下來的僅《漁父》一組,共五首,本書選錄二首。這組詞非常有名,剛一問世,顏真卿、柳宗元等便紛紛唱和,甚至傳至日本,嵯峨天皇以“雜言漁歌”為題,作“擬張誌和《漁父》五首”,並命令大臣滋野貞主也作了五首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