呴,吐口水。濡,沾濕。
⑷疏檠:孤燈。檠,燈架,代指燈。
⑸悲秋殘影:指《庚子秋詞》。
⑹分付旗亭:分付,交付、交給。旗亭,酒店。
【今譯】
滿頭花發麵對青山,
客居京城難以人夢,
即使入夢也零零星星。
秋寒刺骨心愁淒,
《庚子秋詞》結集成;
好比涸轍之魚相濡咆,
詞集可慰我勞苦的人生。
愁腸斷盡誰理解?
隻有孤雁為我哀鳴。
心事像孤燈一樣明,
但新歌唱完誰肯聽?
隻見墨痕和著淚水,
凝結成清清的冰。
唉,詞集能有多大用?
姑且留下這悲秋的殘影,
換酒澆愁醉人夢。
陳廷焯
陳廷焯(1853—1892),字亦峰,丹徒(今江蘇省鎮江市)人。清德宗光緒十四年(1888)舉人,飽嚐流離之苦,年僅四十,壯誌未酬,便已病卒。是常州詞派詞人,其《白雨齋詞話》是該派的重要詞學論著。
鶴鴣天
一夜西風古渡頭,紅蓮落盡使人愁⑴。無心再續《西洲曲》⑵,有恨還登舴艋舟⑶。
殘月墮,曉煙浮,一聲欸乃入中流⑷。幽懷不肯同零落,卻向滄波弄素秋⑸。
【注釋】
⑴“一夜西風古渡頭”兩句:化用劉禹錫《哭呂衡州》中“一夜霜風凋玉芝”句和趙嘏《長安晚秋》中“紅衣落盡渚蓮愁”句。紅蓮,紅荷花。
⑵《西洲曲》:齊梁民歌,其中有:“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單衫杏子紅,雙鬂鴉雛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頭。”寫的是江南的繁華景象。
⑶有恨還登舴艋舟:李清照《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中有:“隻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這裏反其意而用之。
⑷“殘月墮”三句:化用柳宗元《漁翁》中“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岩上無心雲相逐”等詩句。欸乃,搖櫓聲。
⑸“幽懷不肯同零落”兩句:幽懷,沉靜深遠的心懷。零落,調落。滄波,青蒼色的水波。素秋,清秋。
【今譯】
古渡口刮了一夜西風,
紅荷花凋落淨盡使人愁。
無心再續描寫繁華的《西洲曲》,
懷著愁恨還要登上舴艋舟。
彎月剛落下,晨煙已浮起,
欸乃一聲將船劃人水流中。
深遠的心懷不願與花同凋落,
卻到青蒼色的水波中賞清秋。
文廷式
文廷式(1856—1904),字道希,號雲閣,別號純常子、羅霄山人等,萍鄉(今江西省萍鄉市)人。清德宗光緒十六年(1890)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侍讀學士等職。中日甲午戰爭時,堅持抗戰主張,反對李鴻章等投降派,要求取消慈禧生日慶典,於光緒二十二年(1896)被革職並驅逐出京。回家後又提倡變法。戊戌變法失敗後,險遭不測,出走日本。回國後,更加潦倒。作詞能在浙西詞派、常州詞派外,別樹一幟。有《雲起軒詞》。
鷓鴣天
即事⑴
劫火何曾燎一塵⑵?側身人海又翻新⑶。閑拈寸硯磨礱世⑷,醉折繁花點勘春⑸。
聞柝夜⑹,警雞晨⑺,重重宿霧鎖重闉⑻、堆盤買得迎年菜,但喜紅椒一味辛。
【注釋】
⑴即事:作者奏劾李鴻章“喪心誤國”,被陷罪罷官。這首詞寫在罷官之後,反映了當時的政治鬥爭和作者不屈的品格。即事,迎新年即事。
⑵劫火何曾燎一塵:劫火,佛家語,指世界毀滅時出現的大火,後泛指大災難。這裏指當時的戰亂和朝廷的惡勢力。一塵,一粒微塵之意,作者自比。
⑶側身人海又翻新:側身人海,在人海中戒慎立身,語出黃景仁《都門秋思》中“側身人海歎棲遲”句。翻新,翻新歲月,指新年來臨。
⑷閑拈寸硯磨礱世:礱,磨。閑暇時用硯磨墨消磨時間。
⑸醉折繁花點勘春:點勘,校勘,這裏是識別領略之意。
⑹聞柝夜:柝,晚上警盜的用具。
⑺警雞晨:即聞雞起舞,是說作者仍關心國家大事。
⑻重重宿霧銷重闉:宿霧,隔夜的霧。闉,古代城門外層的曲城。重闉,城外曲城的重門,也泛指城門。這裏暗指皇宮。
【今譯】
劫火哪裏曾燎掉一粒微塵?
我在人海戒慎立身歲月又翻新。
閑時以磨墨寫作消磨時間,
醉中折繁花識別領略春天。
晚上睡覺注意聽警盜的柝聲,
晨雞一叫便像祖逖驚醒起舞,
隻見重重隔夜霧封鎖重重城門。
盤中堆放著買來的迎年菜,
隻喜歡紅辣椒的味道辣辛。
孫點
孫點(1855—1891),字君異,號聖與,又號頑石,又號三夢詞人,來安(今安徽省來安縣)人。曾於清德宗光緒十三年(1887)三月去日本,至東京,和日本的漢詩家酬唱,六月回國。第二年一月作為黎庶昌的隨員再到日本,三年後,在回國的船上投海自殺。有《嚶鳴館百疊集》和《曆下誌遊》。
浪淘沙
題岐阜提燈⑴
巧製奪天工,骨節玲瓏,薄如蟬翼可禁風。宜向蝦須⑵簾外掛,小閣兒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