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清詞(11)(1 / 3)

圖畫有無中,芳草或叢⑶,偶然絳蠟吐猩紅⑷。絕似上元燈影⑸好,曼衍魚龍⑹。

【注釋】

⑴題岐阜提燈:岐阜,日本本州中部岐阜縣岐阜市。日本作家依田學海《岐阜提燈記》載:“皮如蟬翼,骨如銀絲,形圓稍長。纖毫縷畫,秋芳疊錦,月影蟲聲,仿佛真景。點火其中,懸之於簷間,則淸風颯來,涼氣滿室者何?岐阜提燈是也。”

⑵蝦須:形容簾子上的流蘇。

⑶芳草或叢:仿佛芳草一叢。

⑷偶然絳蠟吐猩紅:絳蠟,大紅色蠟。猩紅,猩紅色火苗。

⑸上元燈影:上元,即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的燈節。《朝野僉載》:“睿宗(唐睿宗)先天二年,正月十五、十六、十七夜,於京師(今陝西省西安市)安福門外作燈輪高二十丈,衣以錦綺,飾以金銀,燃五萬盞燈,簇簇如花樹。”

⑹曼衍魚龍:語出《漢書.西域傳讚》:“漫衍魚龍角抵之戲。”曼衍,發展變化。《莊子.齊物論》:“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窮年也。”成玄英疏雲:“曼衍,猶變化也。”魚龍,古代百戲之一,這裏指提燈上的圖案。

【今譯】

製作精巧勝過天工,

竹蔑骨節十分玲瓏,

紙皮薄如蟬翼卻可擋風。

最宜掛到流蘇如蝦須的簾外,

——在小閣兒東。

燈上圖案若有若無,

看去仿佛是芳草一叢,

偶然大紅蠟燭吐火苗顏色猩紅。

絕對像中國的元宵節,

燈影美好,魚龍圖案變化無窮。

鄭文焯

鄭文焯(1856—1918),字小坡,又字叔問,號大鶴山人,鐵嶺(今遼寧省鐵嶺縣)人,隸漢軍旗。清德宗光緒元年(1875)舉人,任內閣中書,戊戌政變時憤然棄官,居住蘇州,作了三十多年蘇州巡撫幕客。晚年靠行醫賣畫糊口。書、畫、詞皆精,其詞“格調獨高,聲彩超異”(葉恭綽《廣篋中詞》二),是“清末四大家”之一。

謁金門⑴(三首)

行不得。黦地衰楊⑴愁折。霜裂馬聲寒特特⑶,雁飛關月黑。

目斷浮雲西北⑷。不忍思君顏色。昨日主人今日客。青山非故國⑸。

【注釋】

⑴這組詞一共三首,寫於八國聯軍侵華時。當時作者已離開北京,住在蘇州,故寫這組詞思念被圍困在京城的詞友。三首詞結構一致,上片是代言體,以京城詞友的口吻寫,下片抒發作者思友之情。

⑵黦地衰楊:長黑斑的衰柳。黦,黃黑色。

⑶特特:象聲詞,敵軍馬蹄聲。

⑷西北:代指陝西省西安市,當時慈禧太後和光緒帝逃在西安。

⑸故國:故鄉,故園。

【今譯】

想出京城行不得,

隻能黑斑衰柳愁中折。

地上霜花迸裂,

敵軍馬蹄特特人心寒,

哀雁夜飛關山月正黑。

望盡西北陰雲仍浮動,

不忍想象你憔悴的容顏。

昨日同你在京是主人,

今日客居吳地心不安。

吳地山青雖然好,

但到底不是故園。

留不得。腸斷故宮⑴秋色。瑤殿瓊樓⑵波影直,夕陽人獨立。

見說長安如弈⑶,不忍問君蹤跡。水驛山郵⑷都未識。夢回何處覓。

【注釋】

⑴故宮:北京的紫禁城。

⑵瑤殿瓊樓:指宮殿。

⑶見說長安如弈:杜甫《秋興八首》之四:“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代指京城北京。國都破敗,正在戰亂之中,故以爭奪不停的下棋作比。弈,下棋。

⑷水驛山郵:水路山路。

【今譯】

欲在京城留不得,

故宮秋色令人斷腸。

水中宮殿倒影直,

夕陽下我獨自含愁立。

聽說京城爭戰如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