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縷曲
丁未五月歸國,旋複東渡⑴,卻寄滬上諸子
瀚海飄流燕⑵。乍歸來、依依難認,舊家庭院⑶。惟有年時芳儔⑷在,一例差池雙剪⑸。相對向、斜陽淒怨。欲訴奇愁無可訴,算興亡、巳慣司空見⑹。忍拋得,淚如線。
故巢似與人留戀。最多情、欲粘還墜,落泥片片。我自殷勤銜來補,珍重斷紅⑺猶軟。又生恐、重簾不卷。十二曲闌春寂寂⑻,隔蓬山、何處窺人麵⑼?休更問,恨深淺。
【注釋】
⑴丁未五月歸國,旋複東渡:丁未五月歸國,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五月回國。旋複東渡,第二年(1908)又東渡日本。
⑵燕:作者自比。
⑶舊家庭院:原先家中的庭院。指當時在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下的中國。
⑷儔:同伴,同輩。芳儔,對同伴的美稱。指當年主張維新變法的同伴。
⑸一例差池雙剪:一例,一樣,一如。差池,參差不齊。《詩經.燕燕》:“燕燕於飛,差池其羽。”雙剪,指燕尾。這裏比喻當年主張維新變法的同伴,一如“差池雙剪”尋找故巢的燕子,不忘祖國。
⑹慣司空見:即司空見慣。
⑺斷紅:落花。
⑻十二曲闌春寂寂:曲,曲折。闌,欄杆。十二曲闌,十二曲欄杆。春寂寂,春意冷落。
⑼隔蓬山、何處窺人麵:蓬山,即蓬萊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人麵,指光緒皇帝。戊戌政變失敗後,光緒皇帝被囚在瀛台。
【今譯】
我是浩瀚的大海上飄流的燕,
懷著依依眷戀之情剛飛回來,
卻難以辨認原先家中的庭院。
唯有當年的同伴還在,
一如差池雙剪的燕把故巢依戀。
大家麵對夕陽無限淒怨,
想說出奇愁卻不能出言。
算來有人對興亡已司空見慣,
我卻不忍心看祖國日薄西山,
禁不住拋灑淚水如線。
過去的窩巢好像對人留戀。
最多情的還是,
那欲粘還墜的片片落泥。
我自動殷勤地銜泥補巢,
十分珍重落花,
因為花剛離枝還很潤軟。
又生怕重重簾幕不卷。
那十二曲欄杆裏春意冷落,
隔著一座難以飛越的蓬萊山,
我到哪裏去窺望那個人的麵?
請不要再問我,
胸中怨恨是深還是淺!
王國維
王國維(1877—1927),字靜安,又字伯隅,號觀堂,海寧(今浙江省海寧縣)人。清代秀才。先後在通州、蘇州等地師範學堂任教習,在學部圖書局任編輯,在清華研究院任教授。1927年在北京頤和園昆明湖投水自殺。近代著名的學者、文學家,在近代學術界、文學界有很大的影響。有《人間詞》和《人間詞話》等。
蝶戀花
百尺朱樓⑴臨大道。樓外輕雷⑵,不問昏和曉。獨倚闌幹人窈窕,閑中數盡行人小。
一霎⑶車塵生樹杪。陌上樓頭⑷,都向塵中老。薄晚西風⑸吹雨到,明朝又是傷流潦⑹。
【注釋】
⑴朱樓:紅樓。
⑵輕雷:形容車聲。司馬相如《長門怨》:“中有雷殷殷而響起兮,聲象君之車音。”
⑶一霎:一小會兒。指情人來了很短的時間又離去。
⑷陌上樓頭:陌上,即陌上郎,指情人。賀鑄《生査子》:“揮金陌上郎,化石山頭婦。”樓頭,指樓頭窈窕女子。
⑸薄晚西風:傍晚的秋風
⑹流潦:雨後地上流動的雨水。潦,雨水。
【今譯】
百尺高的紅樓臨大道。
樓外車聲如輕雷,
不管黃昏和拂曉。
她在樓上獨自倚欄杆,
姿態優雅身材又窈窕,
等人不見心空虛,
把樓下小小行人都數到。
情郎來會隻有一霎時,
又乘車離去揚起飛塵上樹梢。
路上情郎樓頭窈窕女,
都將在塵世中漸漸變衰老。
傍晚秋風吹雨到,
明天地上流動的雨水,
又要使她傷心和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