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2)(1 / 3)

第九章 (2)

山東巡撫丁寶楨感於李鴻章的保舉,自不肯袖手旁觀,竟率親兵營進駐河間,就近辦理河區防務,又把撫標七營交給李鴻章使用,配合圍剿,以助李鴻章此次剿撚作速功成。

李鴻章二次剿撚期間,朝廷又對各地督撫做了一番調整:調兩江總督曾國藩到直隸出任直隸總督,曾國藩未到任前,直隸總督仍由官文署理;曾國藩所遺之兩江總督缺分,由閩浙總督馬新貽補授;升署兩淮鹽運使丁日昌為江蘇巡撫;廣東巡撫郭嵩燾因與兩廣總督瑞麟不睦,受瑞麟參奏,被革職回籍。

李鴻章此次征剿張宗禹西撚軍頗為順手。這一則是因為有直隸署督官文的支持,一則是有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的助剿與其轄下的洋槍隊的參與。再則因為丁日昌成了江蘇巡撫,江南製造總局生產的槍炮彈藥盡著他用,加之丁保楨等地方督撫也都不再掣肘。還有一點也不能不提及,就是陝甘總督左宗棠率軍追趕到直隸,不僅堵住了張宗禹西撚軍的進京之路,而且加厚了兵力。這就使得征剿成效事半功倍。

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六月二十日,李鴻章率各路大軍,曆經半年的廝殺、堵截,終將張宗禹所部西撚軍圍在大運河徒駭河圈套之內。

李鴻章隨即命令各路人馬逐步縮小包圍圈,層層攔截,使得撚眾越剿越少,終於逼得張宗禹走投無路,隻好投水自盡。

西撚軍終於被全部剿滅。同年七月初八,一篇紅旗捷報由欽差行轅拜發,火速遞進京師。

一個月後,獎賞聖諭由八百裏快騎飛遞德州欽差行轅:“李鴻章著先行賞還雙眼花翎、黃馬褂、一等騎都尉世職,其疊次因剿撚不力降革各處分,並著查明開複……李鴻章等暨英翰、丁寶楨等均俟一律具報肅清聽候恩旨,所有疊次剿賊最為出力之劉鬆山、郭寶昌、郭運昌、宋慶、張曜、善慶、溫德勒克西、陳國瑞、郭鬆林、潘鼎新跟蹤追剿,曆時最久,不辭勞瘁,甚可嘉尚。劉銘傳敷經抵營,雖於剿辦此股撚匪戰績無多,唯該提督前剿任、賴各逆勤勞卓著,此次帶隊會剿,蕩平醜類,亦屬一體有功。該都統、提督等及所部馬、步各隊出力人員,著各該大臣督撫等迅速查明,核實請獎,以昭懋賞,其餘出力員弁,並著一並請獎,勿許冒濫。欽此。”

李鴻章率眾剛剛謝恩畢,二旨又到:“李鴻章著賞加太子太保銜、協辦大學士、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禦史補授湖廣總督。欽此。”

李鴻章愣住,他沒有想到朝廷會如此破格獎賞於他。按大清官製,太師、太傅、太保位列三公,雖是虛銜,但非有大功人員亦難獲得;而協辦大學士又是入閣拜相,必須遞補的一級,雖屬正額大學士之外,但也是堂堂協揆。當時的大學士共設四人,滿漢各半,加殿閣號。協辦大學士兩人,滿漢各占一人。含協辦在內,大學士共為六人。分別為:大學士官文(滿員)、倭仁(滿員)、賈植(漢員)、曾國藩(漢員);協辦大學士瑞常(滿員)、朱鳳標(漢員)。賈植年初因病致仕①,朱鳳標依序遞補,正好空出一個協辦大學士席位。

大清的官員何止千萬,軍興以後,賞二品頂戴的各地督撫及在京大臣,更高達三百人!而李鴻章恰是在這三百人當中,擠進了六人組成的大學士行列!不獨朋僚大感意外,連李鴻章本人也沒有想到。

李鴻章是年四十有五,大清開國以來,四十五歲位列三公又遞補協揆的,僅其一人而已。

送走傳旨差官,一班領兵大員二次施行大禮,恭賀李鴻章高就。

李鴻章滿麵春風,親自降階相扶,連稱“同喜同喜”。

當夜,李鴻章依例草擬《請入覲片》,向朝廷提出北上請訓的要求。這也都是依照老例。

李鴻章將該片著師爺謄清,正封裝之際,忽然又想起恩師曾國藩曾經講過“有功不可獨享”的話,於是又鋪紙揮毫,草擬了一篇《請加恩從前督辦諸臣片》,奏請加恩從前督辦軍務之僧格林沁、曾國藩、官文、左宗棠等人,以示皇恩浩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