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2)(2 / 3)

此片連同前片一同封裝,交由欽差行轅的六百裏快騎遞往京師。

一個月後,聖旨下,照李鴻章所請,準其進京入覲。李鴻章接旨不久,即打點行裝,攜欽差大臣關防,帶少許親兵,迎著初秋的濃霧,踏上了去往京師的路途。

進京送禮

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十一月。

同往年一樣,每到這個時候,京師總要刮上幾天沙塵。沙塵夾雜著風雪,刮得京城天昏地暗,陰冷異常。

車駕離城門越來越近了,坐在車裏的李鴻章,心情也越來越激動。

從鹹豐三年(公元1853年)算起,他整整離開這裏十五年。那時,他不過是一名正七品的翰林院編修,充其量是位太史公,而如今他不僅位列三公,升補協揆,還是手握重兵、名滿天下的封疆大吏!

一想起這些,又聯想到剛離開這裏時的情景,李鴻章不由兩眼一熱,情不自禁落下淚來。

李鴻章的車駕終於在城門口停下來了,打前站的差官當先來到車前施禮問安。

李鴻章剛由人扶出車門,軍機處與兵部派來迎候的官員便跨前一步,對著李鴻章恭行大禮,口稱:“下官奉恭親王及兵部衙門差委,特來迎侯爵相李大人。請大人上轎,先到賢良寺歇息。”

差官話畢,對麵便抬過一頂綠呢大轎,扶轎官、引轎官、護轎官,一應俱全。李鴻章知道這是朝廷專為覲見大臣定好的規矩,當下也不說什麼,隻衝差官們點了點頭,便讓人打起轎簾,彎腰坐進轎子,任由轎子抬向賢良寺。

差官在前麵騎馬引路,李鴻章的隨行車駕則跟在綠呢轎的後麵,一行人浩浩蕩蕩地走過城門,惹得守城官兵都駐足觀看,猜不透轎裏坐著的是哪位大員。

賢良寺位於東華門的冰盞胡同,原是雍正年間怡親王允祥的府第,允祥去後,改宅為寺,由世宗親題“賢良”二字,專供封疆大吏入覲述職下榻之用。

到了賢良寺門首落轎,京縣的知縣持手本過來請安、道乏①,足足忙亂了半個時辰,李鴻章才真正踏進賢良寺的高門檻,到裏麵歇息。

賢良寺的方丈著沙彌端了幾盤素點心過來擺到案上。

李鴻章簡單用了幾塊點心,便著人更衣,換上頂戴官服,又吩咐備轎。轎子很快抬出賢良寺,直奔恭親王府而去。

這天剛過午,李鴻章推測,京官都有歇午覺的習慣,恭親王用過午飯後,定然在府邸歇息。轎子在恭親王府門首落下,先有隨行差官持了手本、門包先到門房拜見門子,然後再由門子通稟進去。這些程序過後,裏麵很快便喊起“請”字,喊聲一片。

李鴻章下轎,先正了正頂戴,又撣了撣灰塵,這才邁步跨進王府;王府裏自有人跑出來引路。過了三道回廊,才到王爺見客的大廳,李鴻章見恭親王正站在門裏向他張望。

李鴻章緊走幾步,雙膝跪倒,口稱:“湖廣總督協辦大學士下官李鴻章特來給王爺請安!”

恭親王跨出門來,哈哈笑著,雙手扶起李鴻章道:“少荃快快請起。本王於三天前,便讓人沏了好茶等著你來,快請屋裏坐。”

李鴻章起身道:“下官不敢,王爺先請。”

兩個人一前一後走進門裏。恭親王先讓人給李鴻章看了座,又沏了新茶擺上,這才道:“看你風塵仆仆,可是剛到京?”

李鴻章答:“回王爺話,下官隻在賢良寺用了兩塊點心,便趕來見王爺。”

恭親王細細打量了一下李鴻章,說道:“少荃,你也老了。出京這些年,可是吃了不少苦。你沒有到保定去看一看曾侯嗎?”

李鴻章忙答:“回王爺話,下官急著進京,想等見過皇上和兩宮太後後,順路再到保定去看恩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