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溜了吧(1 / 2)

華歆偷眼看看陳曼露,扯開嘴角對蘇太太敷衍的一笑,“嗬嗬……”

不知她是不是故意的,也許是真的不知道,蘇太太她一直將華歆與陳曼露稱作是兩姐妹。又或者在這個裏弄裏麵,大家都是這麼誤以為的?

對於這樣的誤會,華歆略感不自在,有心想解釋,又覺得隻是個稱呼而已,見麵情,解釋似乎不是很必要!

關鍵要看陳曼露是否介意。

華歆不由對蘇太太有些不滿:若真的有事,隻管直說就是了,幹嘛非要繞圈子?被懟得沒臉了,緩和個氣氛還得拿她做由頭!

還是別再待下去了,蘇太太再這麼磨嘰,恐怕還會惹陳曼露不高興,到時再殃及自己這條池魚,何苦來哉?

溜了吧!

華歆起身來提了茶壺,對陳曼露說:“露姐,茶壺空了,我下去到灶披間燒壺熱水提上來。”

陳曼露點頭,她便笑著邁步,對蘇太太道了句:“您先坐。”

她喚露姐,而非單一個“姐”字,蘇太太便覺有異,心底暗思量:難道兩人不是親姐妹?自從陳曼露把這小姑娘帶回來,從沒見這小姑娘出去工作過,她一直以為兩人是親姐妹!都住三層閣的人了,誰會把個不相幹的人這麼養著?

反正不是親的,最起碼也得是表的!她肯定叫不錯的!

門對門住著的人家姓陳,是一對三十多歲的夫妻。兩人很少在家,經常留守家中的是位老太太,還有她的四個孫子孫女,孩子們很調皮,華歆時常能聽見老太太中氣十足的吼聲。

此時,鄰居家的門開著個巴掌大的縫,有一條細鐵鏈從門後伸出來,連接到門框上,才限製出來這寬度。

鄰居家的孩子們正齊整整的,從門縫裏把他們可愛的小腦袋瓜探出來,從上到下四張笑臉依次排列,個個齜著小米牙,咧嘴看著華歆。

可能是被蘇太太的大嗓門吸引過來的,畢竟,這逼仄的三層閣,十分鮮少有客人來。

華歆臉一繃,食指伸出由上往下一滑,嗔道:“還不快關好門?等下阿婆來罵啦!”

陳家阿婆裹過腳,走不快,孩子們出門撒歡她根本追不上,所以她常把孩子們全部拘在家中,一個也不許出去!

四個孩子裏有三個女孩,最大的那個已有十歲,正是古靈精怪的年紀,也最向往家門之外的世界,所以最常被罵的也是她;在她底下是兩個雙胞胎妹妹,才六歲;最小的那個是男孩,才一歲多,剛學會走路不久,精力旺盛的很,比他的姐姐們還要慌著想往外跑。

阿婆最看重這個小孫子,眼珠子似的寶貝,一眼看不見就急吼吼的踮著小腳到處找。

華歆覺得,她就是怕弄丟了自己的寶貝孫子,才把孩子們都關的這麼緊!好在孩子們年紀小,數量又夠多,聚在一處一點樂趣都能放大許多倍,他們歡樂的笑聲比阿婆的罵聲要多許多。

小朋友們對華歆的話不甚在意,臉上笑容未變,最大的那個先開口,甜甜的喊了聲“姐姐”,幾個娃娃頓時開啟複讀模式。

華歆在一頓亂糟糟的“姐姐、姐姐”聲中,被“轟炸”的笑著落荒而逃。

茶壺裏灌滿了開水,她也不急著回去,把它放到灶披間的角落裏,就晃悠著出了門。

陳曼露租住的地方,位於公共租界越界築路區,時人稱為法華區,勞勃生路北向209弄,隆德裏。

工部局越界修築道路,自然不可能白白付出,築路區域內凡所涉及的捐稅,諸如路捐水捐之類,工部局都要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