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出蜀遠遊(2 / 2)

李白看後,連連點頭稱讚:“好詩,好詩!”元丹丘說:“太白賢弟雅善此道,何不也題上一首?”李白長歎了一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哇!”

這時旁邊一位四十多歲的儒雅之士,頭戴葛巾,隱士打扮,看了李白一眼,上前作揖道:“敢問這位就是蜀人李太白先生?”李白應道:“在下正是,先生尊姓大名?”“襄陽孟浩然。”隱士說。李白眼睛一亮,走上前去,抱拳長揖:“原來是浩然先生,失敬。小弟這廂有禮了。”孟浩然說:“此地不是說話之處,請到畫舫上敘談。”

武昌東湖上,一條畫船在湖上漂蕩。酒席擺在船上,四人圍坐,丹砂為大家斟酒。李白對孟浩然心儀已久,今日見麵,心中十分高興,他向孟浩然一吐心中仰慕之情,說:“久聞夫子大名,在金陵即聽說,先生是當代的陶淵明,隱居不出,先生人品詩風直追魏晉,不啻古人,如‘荷花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清幽可比陶謝;‘中流見匡阜,勢壓九江雄’,氣勢直壓曹劉;至於‘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之妙句,隻有像夫子這樣的高人逸士才能道得出來啊。”

初次見麵,就聽到了李白對自己的肺腑之言,一股知遇之情,從他心中油然而生。他握著李白的手說:“太白賢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賢弟也。你我雖然萍水相逢,卻一見如故,親如兄弟。愚兄老矣,雖逢聖明之世,卻無濟世之念,隻好隱老林下了。賢弟既有天人之表,又有絕世之才,胸懷遠大,前途無量。來來,為太白賢弟幹上一杯!”李白謙虛地說:“孟夫子過獎了!”“不,我說的是實話。現在江夏城內到處都在爭著傳抄你的《大鵬賦》,你看,我這裏還有一份呢。”孟浩然從衣袖中掏出一卷詩賦來,遞給李白:“其中的名句我還會背呢。‘噴氣則六合生雲,灑毛則千裏飛雪。塊視三山,杯觀五湖,其動也神應,其行也道俱。任公見之而罷釣,有窮不敢以彎孤。’哈哈,真有翻江搖海之力,氣吞鬥牛之勢啊,比我的‘中流見匡阜,勢壓九江雄’有氣勢得多了!”

孟浩然、李白、元丹丘等人在江夏玩了幾日,孟浩然要下揚州,李白等人送他至黃鶴樓江邊。幾日來,他們情同手足,無話不談,分手時,二人戀戀不舍。孟浩然說:“太白賢弟,我們一同遊覽揚州如何?”李白說:“浩然夫子,我剛從揚州回來不久,兄此一行,弟就不能奉陪了,待你歸來之日,弟在安陸為兄接風。”“太白賢弟、丹丘道長,我們就此告別了,後會有期!”孟浩然與李白、元丹丘拱手作別,登船而去。

船已駛入江心,漸漸遠去。一股與朋友惜別之情,從李白心中油然而起: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與元丹丘登高遠望,久久凝目不動,直至孟浩然的帆影消失在天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