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取士門路有多種,除了正常的進士、明經等科舉之外,還有皇帝特詔的製舉。這些特詔的製舉比起進士、明經之類的科舉來,不僅榮耀得多,而且中舉後待遇優厚。特別是經天子親自策試,可以憑自己的才能,脫穎而出,將自己的宏圖高論,直達天聽,以達其“遊說人主,立致卿相”的目的。但是這些製舉科目一般都是由地方長官直接薦舉,才有可能與選入京。因此除了幹謁求薦,別無他途。
由於李白的恃才放浪,桀驁不馴,露才顯己,以至於才高招忌,遭到了一些人的謗毀,招至了一些地方權貴的不悅。因此,在安陸他屢遭坎坷,求薦無門。李白覺得在家裏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他忽然想到襄陽的孟浩然,襄陽離安陸很近,何不去他那裏走一趟,找老朋友玩玩,散散心,也強似在家中生悶氣。
開元二十二年(734)秋,李白帶著丹砂一同來到了襄陽(今湖北襄樊)。孟浩然家住襄陽城南郭的澗南園。日暮時分,他們才到了澗南園。走近孟家的柴門,透過柵牆就看到院中種滿了菊花,在一棵老梧桐樹下,一個頭戴葛巾身穿布袍的老者在彈琴,他邊彈邊吟唱他前不久所作的《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筵麵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直到一曲終了,李白才高聲叫道:“孟公!浩然夫子!”老者這才站起,看到了牆外的來人,見是李白,大喜過望。忙命小童開柴門。
李白在孟浩然家住了幾日,便與孟浩然一起進了襄陽城。不湊巧,韓朝宗不在府中,衙役說過幾日才能回來。孟浩然建議李白在襄陽城玩幾日,以待韓朝宗回來。
次日,孟浩然帶領李白一道到城南的峴山(今湖北襄樊市南),丹砂挑著菊花酒在後邊跟著。
聽說韓朝宗已回幕府,孟浩然便引李白前去拜見。其時韓朝宗正在山公樓上大宴賓客。山公樓在襄陽城北,北臨漢江,南望峴山。樓上,韓朝宗正與眾賓客聽歌觀舞,飲宴正歡。
孟浩然和李白一起上樓,韓朝宗很有禮貌地站起來迎接:“孟夫子大駕光臨,使敝筵滿座生輝!”孟浩然指著李白說:“能使尊座生輝的不是我,而是這一位!”李白頭戴高冠,腰佩長劍,向韓朝宗長揖不拜,自我介紹說:“在下蜀人李白。”韓朝宗微有不悅,但他仍笑著迎了上去,說:“原來是大詩人太白先生駕到,有失遠迎,失敬!”他轉身將李白和孟浩然讓入上座。然後他向眾賓客介紹說:“諸位都讀過《大鵬賦》嗎?這位李白先生,就是此賦的作者。李先生才思飄逸,可謂天下無雙啊!”
在韓朝宗的酒筵上,孟浩然詠了他的舊作《與諸子登峴山》,李白則詠了他的新作《襄陽歌》,贏得了大家的一片叫好聲。
李白和孟浩然在韓朝宗的府中住了幾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他們一道遊峴山,登鹿門,賦漢江。
韓朝宗說:“太白先生給我的求薦信我已拜讀,寫得神采飛揚,令人感動。將來遇到機會,本州定當向朝廷大力舉薦。雖然朝廷例有特詔,五品以上的朝官和地方各州的刺史可舉薦一人入京,可是按照慣例,本州刺史隻能舉薦本州的人才。而太白先生卻隸屬安州,非本州所能管轄。”
孟浩然插言道:“韓大人在京師有那麼多的朋友,就不能想想辦法嗎?”韓朝宗想了片刻,說:“我的座師前宰相張說,是一位愛才之人,可惜他已於四年前去世了。他的兒子張均、張等現都在京師做官。尤其是張,現居駙馬衛尉卿,離天子頗近,去找他也許能夠幫些忙。我給他寫一封薦書如何?”
李白本對韓朝宗寄有很大希望,聽韓朝宗此語,使他大失所望。但他想,異地向朝廷舉薦,韓朝宗也許有他的難處,不管怎麼說,他既然想辦法托人推薦,也是一番好意。
韓朝宗順便告訴他一個消息,今年春皇帝已駕幸東都洛陽,朝廷的主要官員也都隨駕洛陽。他對李白說:“你若今年北上洛陽,這正是一個好機會。”
洛陽離襄陽隻有五六百裏的路程,李白還沒有到過洛陽。何不趁此機會到東都洛陽去開一開眼界,找一找門路呢?他對韓朝宗和孟浩然說:“此意甚好。待我回家收拾一下,就揚鞭上路,北赴洛陽。”
孟浩然祝道:“祝太白賢弟馬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