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所詢訪,皆合大猷。宜繼前勞,佇光新命。可度支鹽鐵副使,依前翰林學士,本官賜如故。”初,叔文既專內外之政,與其黨謀曰:“判度支,則國賦在手,可以厚結諸用事人,取兵士心,以固其權。”驟使重職,人心不服。藉杜佑雅有會計之名,位重而務自全,易可製。故先令佑主其名,而除之為副以專之。以戶部尚書判度支王紹為兵部尚書,以吏部郎中李為禦史中丞,武元衡為左庶子。初,叔文黨數人,貞元末,已為禦史在台。至元衡為中丞,薄其人,待之鹵莽,皆有所憾。而叔文又以元衡在風憲,欲使附己,使其黨誘以權利。元衡不為之動。叔文怒,故有所授。
庚寅,製:門下侍郎守吏部尚書平章事賈耽,可檢校司空兼左仆射;守門下侍郎平章事鄭糆瑜,可守吏部尚書;守中書侍郎平章事高郢,可守刑部尚書;守尚書左丞平章事韋執誼,可守中書侍郎,並依前平章事。
癸巳,詔曰:“萬國之本,屬在元良;主器之重,歸於長子。所以基社稷而固邦統,古之製也。廣陵王某,孝友溫恭,慈仁忠恕;博厚以容物,寬明而愛人;祗服訓詞,言皆合雅;講求典學,禮必從師;居有令聞,動無違德。朕獲纘丕緒,祗若大猷,惟懷永圖,用建儲貳,以承宗廟,以奉粢盛,爰舉舊章,俾膺茂典。
宜冊為皇太子,改名某,仍令所司擇日備禮冊命。初,廣陵王名從“水”傍“享”,至冊為皇太子,始改從今名。
丁酉,吏部尚書平章事鄭糆瑜稱疾去位。其日,糆瑜方與諸相會食於中書。
故事:丞相方食,百寮無敢謁見者。叔文是日至中書,欲與執誼計事,令直省通執誼。直省以舊事告,叔文叱直省,直省懼,入白執誼。執誼逡巡慚,竟起迎叔文,就其閣語,良久。宰相杜佑、高郢、糆瑜皆停箸以待。有報者雲:“叔文索飯,韋相已與之同餐閣中矣。”佑、郢等心知其不可,畏懼叔文、執誼莫敢出言。糆瑜獨歎曰:“吾豈可複居此位。”顧左右取馬徑歸,遂不起。前是,左仆射賈耽以疾歸第,未起;糆瑜又繼去。二相皆天下重望,相次歸臥,叔文、執誼等益無所顧忌,遠近大懼焉。
順宗實錄卷三
夏四月乙巳,上禦宣政殿,冊皇太子。冊曰:“建儲貳者,必歸於塚嗣;固邦本者,允屬於元良。谘爾元子廣陵王某,幼挺岐嶷,長標洵淑,佩《詩》、《禮》之明訓,宣忠孝之弘規,居惟保和,動必循道;識達刑政,器合溫文;愛敬奉於君親,仁德聞於士庶;神祗龜筮,罔不協從。是用命爾為皇太子。於戲!維我烈祖之有天下也,功格上帝,祚流無窮,光纘洪業,逮予十葉。虔恭寅畏,日慎一日!付爾以承祧之重,勵爾以主鬯之勤,以貞萬國之心,以揚三善之德。爾其尊師重傅,親賢遠佞,非禮勿踐,非義勿行,對越天地之耿光,丕承祖宗之休烈,可不慎歟!”時上即位已久,而臣下未有親奏對者。內外盛言王糃、王叔文專行斷決,日有異說。又屬頻雨,皆以為群小用事之應。至將冊禮之夕,雨乃止。迨行事之時,天氣清朗,有慶雲見。識者以為天意所歸。及睹皇太子儀表,班行既退,無不相賀,至有感泣者。
戊申,詔曰:“惟先王光有天下,必正我邦本,以立人極。建儲貳以承宗祧,所以啟迪大猷,安固洪業,斯前代之令典也。皇太子某,體仁秉哲,恭敬溫文,德協元良,禮當上嗣。朕奉若丕訓,憲章前式,惟承社稷之重,載考《春秋》之義,授之匕鬯,以奉粢盛,爰以令辰,俾膺茂典。今冊禮雲畢,感慶交懷,思與萬方,同其惠澤。自貞元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已後,至四月九日昧爽已前,天下應犯死罪者,特降從流;流已下遞減一等。文武常參並州府縣官,子為父後者,賜勳兩轉。古之所以教太子,必茂選師傅以翼輔之。法於訓詞,而行其典禮,左右前後,罔非正人,是以教諭而成德也。給事中陸質、中書舍人崔樞,積學懿文,守經據古,夙夜講習,庶協於中。並充皇太子侍讀。天下孝子順孫,先旌表門閭者,委所管州縣,各加存恤。”
庚戌,封皇太子長子寧等六人為郡王。
癸酉,贈吐蕃吊祭使工部侍郎兼禦史大夫史館修撰張薦禮部尚書。薦字孝舉,代居深州之陸澤。祖文成,博學工文詞,性好詼諧,七登文學科。薦聰明強記,曆代史傳,無不貫通,為太師顏真卿所稱賞,遂知名。大曆中,江東觀察表薦之,授左司禦率府兵曹參軍,兼史館修撰。貞元初,為太常博士。四年,回紇求和親,使送鹹安公主入回紇,以薦為判官,改授殿中侍禦史,累遷諫議大夫。十一年,冊回紇子,薦以秘書少監,持節為使。還久之,遷秘書監。二十年,吐蕃讚普死,以薦為工部侍郎,兼禦史大夫,持節吊贈。卒於赤嶺東,回紇辟,吐蕃傳歸其柩。前後三使異國,自始命至卒,常兼史職。在史館二十年,著《宰輔傳略》、《五服圖記》、《寓居錄》、《靈怪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