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導論(1)(2 / 3)

鄔鳳祥主編《大眾管理學》對管理的含義作了如下表述:“為組織製訂目標,應用組織的各種要素,以實現組織的目標。”作者並解釋說:這個含義表明管理是貫穿於從為組織製訂目標到實現目標的全過程。這個過程是不斷循環發展的,管理水平也是不斷提高的。

對管理這一概念理解,不少人從管理要素上去闡述:

1.管理就是組織。有人把它稱為“一要素論”。

2.管理就是搞好計劃、管製這兩件事。這稱為管理的“二要素論”。

3.管理就是做好計劃、組織和管製三件事;或者說,管理可以分為計劃、執行、考查三部曲。這稱為管理的“三要素論”。

4.管理是做好計劃、組織、控製、激勵這四件事;有的說做好計劃、協調、控製、激勵四件事。這稱為管理的“四要素論”。

5.管理就是實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製;有的說管理分為計劃、組織、控製、用人和激勵,這稱為管理的“五要素論”。

6.管理是搞好計劃、組織、控製、激勵、決策和創新,這稱為管理“六要素論”。

7.管理需要搞好計劃、組織、用人、領導、協調、報告、預算等七件事,這稱為管理的“七要素論”。

8.管理可分為預測和計劃、組織與指揮、監督與控製、教育與激勵、挖潛與創新,這叫做管理的“十要素論”。

在上述各種說法中,影響最大、最具有權威性的是科學管理創始人之一,法國的H·法約爾提出的“五要素論”。他在本世紀初出版的《工業管理與一般管理》一書中,對管理的定義做了如下闡述:

“管理,就是實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製;”

“計劃,就是探索未來、製定行動計劃;”

“組織。就是建立企業的物質和社會的雙重結構;”

“指揮,就是使其人員發揮作用;”

“協調。就是連接、聯合、調和所有的活動及力量;”

“控製,就是注意是否一切都按已製定的規章和下達的命令進行。”

對管理這個概念的表述還有許多,光作者本人積累的卡片中,就不少於60種,有的說,管理是指人們為了達到某一共同目標,而不斷進行的一係列有意識、有組織的協調活動;有的說,管理是根據一個係統所固有的客觀規律,施加影響於這個係統,使之呈現一種新的狀態的過程;還有的說,管理的基本任務是使組織成員投入最少量的時間、精力、資金和物資實現組織目標。一句話,管理活動的實質是追求效率。

上述管理的種種定義,不能說哪一種是絕對正確而哪一種是絕對錯誤的,不同曆史時期、不同國家的管理學者,往往從不同角度去認識或對管理的某一方麵有所側重、有所強調。在這裏,筆者也想根據我國的情況,對管理的含義提出下列見解,願與讀者探討:

所謂管理,就是管理者遵循事物本身發展的客觀規律,運用必要的管理手段,采取科學的方法、程序,對管理的客體係統通過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製,充分發揮各種要素的作用,使係統產生組合、放大效應,以達到預期目標的過程。

上述定義包括下麵的八個要素:一是管理主體,如管理人員、管理機關、管理群體(委員會、領導班子);二是管理的指導思想,即必須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否則就會受到客觀規律的懲罰,還必須認真執行國家法規、政策,因國家法規、政策體現了人民的利益,反映了人民的意願、要求;三是管理的手段,如筆、紙、計算機、檢測儀器、錄音機、錄像機及其它管理手段等;四是管理的方法、方式及管理程序,采取的方法是否科學對管理效果起著重要作用;五是管理的客體,包括被管理的勞動者,生產資料、勞動對象、資金、時間、技術及信息等要素,其中信息又有:數據、資料、規章、製度、情報、消息、觀念等;六是管理的職能,即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製等;七是管理的任務,使管理係統適應外部環境,充分發揮係統內各種要素的作用,並通過管理使係統發揮組合、放大作用,即1+1>2的作用;八是管理是一個過程,而且這個過程是不斷循環發展的,通過一次“管理周期”,管理水平就得到一次提高。

管理的分類

對管理進行分類,是為了從外延上對管理的概貌有個了解。如何分類,從不同角度劃分,就有不同的類別。

(一)按不同的曆史階段,可分為:古代管理、傳統管理、科學管理、現代管理。

(二)按管理特征(方式)劃分有以下兩種:

1.硬性指令型的開環管理。

2.反饋信息型的閉環管理

(三)按物質生產部門的管理與非物質生產部門的管理劃分,前者如工業、農業、建築、交通、運輸、商業等部門的經濟管理及其企業管理等;後者如文化藝術管理、軍事管理、學校管理、圖書管理、體育運動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