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管理現代化(3)(2 / 3)

(第三節)現代管理的發展趨勢

管理學者王愛民根據經濟發達國家管理發展曆程和當代管理科學發展情況從如下八個方麵探索了現代管理的發展趨勢:

一、經驗管理→局部科學管理→全麵科學管理。所謂經驗管理是憑借個人的經驗進行管理,“經驗”是個人的感性認識。正確的經驗是有用的,能綜合分析、處理管理中的問題;憑經驗處理曾經發生的類似問題,比較簡便、迅速,但有缺點:一是對客觀規律表麵的感性認識,特別是對複雜的問題,未能深入了解與掌握其內在的規律性;二是經驗往往受個人情緒、記憶的影響,沒有統一的標準和規範,容易造成管理的不穩定性:三是許多人由於受到表達能力的限製,個人的某些經驗難以傳遞轉移;四是由於“經驗”僅僅是對事物過去的認識,往往不適應發展了的客觀形勢;五是有些人有了“經驗”,有時就不積極主動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思想上容易保守。因此,我們既要尊重有用的經驗,又要提倡把獲得的經驗上升為理性認識。

經驗管理發展到科學管理,是從局部、環節或某一專業開始的。有的從工程技術方麵研究管理的科學規律,有的從心理學,行為科學研究管理科學,有的從數學研究管理科學。有的從經驗研究管理科學,因而就形成了各種管理學派,出現了不同的專業管理。其缺點是往往從某個局部著眼,而對整體、全麵照顧不到。局部最優是整體最優的基礎,但有時局部最優而不等於整體最優。如果片麵強調速度、產量,就容易忽視質量、配套、效益等整體、全局的要求。因此,應當從局部的科學管理逐步係統而全麵地向科學管理發展。

二、生產型→生產經營型→生產經營開拓型。生產型管理的主導思想是重視產品使用價值的生產。當然,生產過程是產生使用價值和創造價值的重要過程,加強生產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在產品經濟體製下,產品由國家統包統銷。而企業隻管生產不管供應,這就容易造成產品不適銷對路而大量積壓。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明確工業產品屬於商品範疇,因此,企業不僅抓好生產管理,而且抓好供、產、銷以及產品售後的服務等生產經營全過程的管理。企業要全麵關心產品的品種、質量、產量、成本、利潤,既要滿足社會需要,又要提高經濟效益。隨著新技術的迅速發展,社會需求的增加,國內外市場的變化,賣方市場逐漸轉向買方市場,企業之間競爭日益加劇,這就要求企業不斷地開發創新、開拓前進,如市場開拓、技術開拓、人才開拓,使生產的產品做到生產一個、試製一個、設計一個、研究一個、設想一個,使企業立於不敗之地,永遠興旺發展。

三、事後管理→預防管理→進攻管理。事後管理是在問題發生之後。再總結經驗教訓,再改進管理。這雖然是必要的,但這種管理有時處於被動狀態,因發生了問題,就已經造成了損失,如機器設備壞了再修。預防管理是事先有預見,采取必要的措施、辦法,做到“防患於未然”,如對機器設備采用計劃預修製,使用一階段後主動檢查修理。又如企業采用全麵質量管理方法,以預防廢品的發生。

預防管理雖比事後管理前進了一步,但都屬於防禦性的管理,不僅要“處理”和“防”,而且要“進”。如機器設備,不僅要維修、保養,而且要進行技術改造、更新換代;不僅恢複其性能,而且要提高其精度,增加新功能,提高效率;不僅保持機器設備的完好率,而且要不斷提高其產品的質量、擴大品種、降低成本(能耗、物耗),以適應市場需要變化的動態的進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