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定性管理→定量管理→綜合管理。過去,我們的管理工作,定性的要求較多,如“物美價廉”中的“物美”是要求產品使用功能好,“價廉”是要求產品銷售價格低。但“美”與“廉”的數量界限就不具體。如果用“價值工程”分析,用價值指數來表示其合理與否及其具體程度,這就對“物美價廉”有了具體的量的規定性。以V表示價值,以F表示功能,以C表示費用,V=F/C,其V值的大小反映式中F與C的比例關係。
但是,事物是複雜的,單純地定性方法與定量方法進行管理都是不全麵的,必須使二者緊密結合起來進行綜合管理。定性方法即從“質”的方麵分析事物,從事物各方麵的規定性中,尋找其區別它事物最基本的特殊的規定性。我們認識事物首先對它的性質、組成、結構及各因素間的關係有一個基本的了解,然後進一步由定性研究發展到定量研究,以便對事物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深刻化、客觀化,從量的方麵把握事物發展的規律。
五、無方案決策→指定方案決策→多方案係統優化決策。無方案決策指管理者遇到問題臨時拍板決策,或找有關同誌商量作出決策,這完全是必要的,但這種決策適於處理日常事務或不太重要的問題,由於依靠經驗的成份較多,要處理較為重要的、複雜的問題就不適應了。對要處理的問題預先指定專人準備一個可行的方案,再以開會的形式,討論、修改、完善這一指定的方案,然後再作出決策。這種指定的方案雖然比無方案決策進步,但不一定是最佳方案。因為預先指定的專人擬定的方案不一定屬於最佳的方案範圍,而參加開會的同誌有時不太了解情況或無準備往往對指定的方案不作大的修改就通過了。多方案係統優化決策,是事先對要決策的重大問題,先請對該問題有見解的若幹能者提出多個可行性的方案,通過定性、定量綜合分析,相互比較,驗證,從多種方案中選出一個係統優化的方案。
六、慢型管理→快型管理→高速有效型管理。慢型管理指受小農經濟和手工業勞動影響,對發生問題的反映節奏慢,如對下級提出的問題回答是:“考慮考慮”、“商量商量”、“研究研究”。有些問題要慎重決策,應認真考慮、研究,但許多小問題要及時定下來立即行動,如果拖延就不利於工作的開展。快型管理是指在機器大生產階段,處理問題要求迅速敏捷,如果緩慢就會貽誤時間,喪失時機,造成損失。高速有效型管理是隨著新技術發展、市場形勢瞬息萬變,企業必須善於預測,看到發展趨勢,模擬各種對策方案,要求高速有效性管理,迅速處理問題,促進各項事業的發展。
七、重視硬件管理→重視軟件管理→重視硬軟件全麵管理。硬件指房屋建築、機器設備、工藝技術設備、原材料、電子計算機等物質條件。這些物質條件都屬於勞動資料、勞動對象。重視硬件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忽視人的因素、信息因素、新技術新設計資料、計算機軟件以及國內外市場情況和產品對比等資料,就會帶來很大損失。因此,既要重視硬件管理,又應重視軟件管理。既要充分利用機器設備和原材料,降低物資消耗,又要充分發揮勞動者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充分利用信息資料,開發新技術、新產品,促進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