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在計算機輔助管理中。記憶儲存→優化計算→模擬管理。采用電子計算機輔助管理有利於提高管理效率,這是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采用電子計算機,一般是先利用它的記憶、存儲係統加強物料管理、在製品管理、檔案儲存、設計工藝等技術資料儲存等;進而發展到預測、決策、綜合平衡、方案比較等優化計算;再進一步發展到運用係統模擬的模型,進行靜態與動態的模擬方法處理複雜多變的大係統的問題。
上述八個方麵中的每一方麵都經曆了三個階段。各個階段的管理方式與社會生產力水平有著密切的聯係。我國目前的生產力水平是多層次的,因此,管理方式並不是都處於高級的第三階段。管理方式決定於生產力水平,但它不是被動的,而是積極反作用於生產力。管理者應努力樹立現代管理思想,創造條件,迅速向高級管理階段發展。
(第四節)怎樣推行管理現代化
推行管理現代化不僅要態度積極,勇於改革,而且要頭腦冷靜,循序漸進。有人把管理現代化看做是一場全民的“智力革命”。
關鍵是轉變管理思想
我國經曆了兩千餘年的封建社會,一家一戶的個體勞動占主導地位,傳統、習慣的經驗管理思想至今在我們不少管理者的頭腦中仍然不同程度地殘存著。小生產者傳統管理思想有以下特點:習慣個人說了算,不願聽取下級人員意見,更聽不進反麵意見;在計劃編製中,目光短淺,單純追求單體經濟利益,追求小範圍的經濟收入;在組織方麵,與外界聯係少,甚至閉關自守,追求“樣樣全”、“萬事不求人”;在控製方麵,家長式的領導作風,單純的灌輸、命令、監督。
現代管理則相反,它與現代機器、社會化大生產相聯係。在決策過程中,重視發揮集體智慧、民主管理;在計劃方麵,能考慮全社會、整個係統的利益和長遠利益,衡量一項計劃的優劣,不隻看局部或直接的效益。如果一項計劃在局部看來是可行的,但對全局是不利的,則應該否掉;反之,就應考慮實施。在組織方麵,現代管理實行社會化、專業化分工,各個單位既完成一項專業任務,發揮自己的優勢,又與其它單位密切合作。一些經濟發達的國家已由產品專業化發展到部件專業化和工藝性專業化。目前,生產的社會化、專業化日益衝破國界,向世界範圍擴展,各國之間的協作更加緊密,相互之間的依賴也更大了。在控製方麵,現代管理重視雙向溝通,提倡自覺反饋、集體控製。
由於受到字數的限製,有的內容盡管表達的不大具體、精確,但說明現代科學管理思想與小生產傳統管理思想在各個方麵是不同的,甚至是對立的。為了推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迅速發展,必須徹底克服小生產傳統、落後的管理思想,認真學習、掌握、運用現代科學管理思想。
推行現代管理順序原則
孫關榮同誌提了以下七條原則:
(一)先基礎後提高。基礎是:要有一個作風正派、艱苦奮鬥,懂技術、懂管理,善於改革的領導班子;有一支又紅又專較高素質的職工隊伍;要有一套健全可行的規章製度和規範的操作規程、有條不紊的工作秩序;企業的標準化工作、定額管理、計量工作和信息的收集、傳遞、處理、儲存工作要有一個較高的水平。先抓好基礎建設,再有計劃地推行現代管理就有把握了。
(二)先信心後熱情。推行現代管理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也不是三、五年這樣的短時間就能實現的,而是一場涉及政治、經濟、文教、科技等各個領域的意義深遠的大變革,是大約需要幾代人的持久努力才能實現的。單憑一時的熱情是不行的,正確的態度應當是:首先樹立堅定的信心,這信心是建立在正確認識推行現代管理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的基礎之上的。有了堅定的信心,才能產生持久的熱情,才能引導我們在推行現代管理中百折不撓地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