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先擇取後實行。第一,要有選擇,由於各國國情不同(表現在經濟基礎、政治製度、科技水平、文化背景、曆史沿革、民族傳統等各方麵),學習外國的現代管理理論和方法,要有一個擇取、消化、吸收、利用的過程。第二,要有順序,引進西方科學管理方法,要循序漸進,要分先後、主次、輕重、緩急,不能一口吃個胖子。第三,應從本單位實際情況出發,要有的放矢,切實可行。
(四)先人才後手段。推行現代化管理,人才和設備都是重要的,不能忽視其中的一個方麵。二者相比較,人才更重要,人是決定因素,沒有人,先進的機器設備隻能是一堆廢鐵廢鋼。因此,管理者要重視人才培養,把人才培養放在首位。
(五)先單項後綜合。先要著力加強職能部門和車間的單項管理,特別是先抓好薄弱環節的工作。各單項管理水平提高了,有了基礎,才能進而搞好整個單位的綜合性、係統性管理。這同零部件與整機的關係一樣,隻有高質量的零部件,才能提高整個機器的性能、質量。
(六)先簡易後高難。各個單位的具體情況不同,在推行現代管理過程中,不要好高騖遠,也不能望洋興歎,無所作為,而應當從實際條件、實際水平出發,由簡入繁、由易到難、由初級到高級地逐步推行。
(七)先具體方法後整個體係。現代管理是建立在多種學科理論基礎上的一門科學。一個單位的整體係統推行現代管理不是一朝一夕能實現的。管理方法、手段的現代化較容易辦到,因為受外界影響小,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因此應先推行現代管理的具體方法,把管理基礎知識學到手,打好根底,進而精通並掌握係統的管理理論,創造條件,逐步使整個管理體係實現管理現代化。
推行管理現代化的基本途徑
根據多年的實踐經驗,除了加強宣傳教育、精心地製定推行管理現代化實施規劃、抓好試點、發動群眾、加強領導外,以下幾個方麵的工作必須與管理現代化的推行工作同步進行:
(一)推行管理現代化必須與體製改革同步進行。體製改革是要改革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一係列相互聯係的環節和方麵;推行管理現代化,也是為了調整生產關係而用現代化的思想、方法、手段,把管理係統諸要素更有效地組織起來。因此兩者的目標完全是一致的,開展工作必須同步進行,做到相輔相成。通過改革推動管理現代化順利進行;同時,通過現代化管理鞏固和發展體製改革的成果。例如,實行廠長(經理)負責製,是體製改革的重要成果,又通過廠長(經理)負責製,建立起統一的、強有力的高效率的經營決策和生產指揮係統,這就為加速管理現代化的進程提供了重要條件。
(二)推行管理現代化必須與加強基礎管理同步進行。先進的標準、定額,完備的計量、檢測監控手段及靈敏的信息是企業、事業單位實現管理現代化的重要前提。有的單位提出管理基礎工作實現“四化”,即:(1)規範化,每個工作崗位都有明確的崗位責任製,並盡可能提出定量要求,各項管理工作都整理出符合規律的業務流程;(2)標準化,生產過程的技術質量、計量檢驗、測評都有精確的技術標準,一切物化勞動和活勞動消耗都有齊全的定額和價格;(3)統一化,各類報表、台帳、原始憑證都要進行統一整理,統一格式和內容,統一分類編碼;(4)程序化,數據的采集、傳遞和整理要規定程序,約定期限,指定責任者。企事業單位的各項工作要通過班組來實現,因此,必須加強班組建設,發動職工群眾參加民主管理,不斷提高班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