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推行管理現代化必須與技術進步同步進行。管理必須服務於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否則,管理將成為無目的的行動。許多事實證明,開發一項新的技術或一件新的產品,能否成功,關鍵是管理工作是否跟得上。如果預測、決策、計劃安排、組織領導、協調配合等工作周密細致,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就很順利,否則,不僅不順利甚至有中途夭折的可能。無錫油泵油嘴廠1985年曾同聯邦德國波許公司談妥了引進A型泵生產許可證,據當時國際市場上人民幣與馬克的兌換率來看,引進的總值推遲一天償還,就要損失人民幣3萬元,如果能夠通過加強管理把消化和投產日期提前,就為企業爭奪了效益,這充分說明了管理的作用。所以,推行管理現代化應貫穿於技術改造的過程中,技術與管理必須形成合力,兩個輪子一起轉動。
(四)推行管理現代化必須與建立健全規章製度同步進行。管理現代化的推行是一個動態過程,而規章製度具有嚴肅性、強製性與相對的穩定性。通過“試行”、“草案”等方式,為推行科學管理組織、機構和管理方式、方法、程序、手段創造條件,還可以通過正式的規章製度鞏固管理現代化推行的成果,並保證其順利、健康地貫徹執行下去。管理現代化與規章製度是不可絕然分開的。例如,經濟責任製,它體現了現代社會化大生產和社會主義生產關係的客觀要求,對於企業突破傳統的封閉式的單純生產型管理的固定模式,建立新型的開放式的生產經營管理模式,推進企業管理工作“轉軌變型”,逐步建設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企業管理體係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深遠的影響,經濟責任製既是規章製度的核心部分,又是管理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五)推行管理現代化必須與提高管理人員和職工隊伍的素質同步進行,推行管理現代化迫切需要大批既有現代化科學技術、經濟建設知識,又有革命精神,勇於創造的管理人才。各級管理部門和企業、事業單位應下功夫,把培訓人才作為一項戰略任務來抓,采取多層次多途徑、多種形式的方法,盡快改變目前缺少真才實學的專業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現狀。要加強對工人,特別是對班組長和生產骨幹的培訓。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要切實加強政治教育,有計劃地係統地對職工深入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思想教育,進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教育,反對和抵製資本主義、封建主義和其它腐朽思想的腐蝕和影響。如果管理人員的水平和職工隊伍的素質都不高,管理現代化就難以推行。
(六)在推行管理現代化過程中,總結國內先進經驗與學習國外管理中的科學方法同步進行。對待國外的管理經驗,應采取“以我為主,博采眾長,融合提煉、自成一家”的方針。不能一講“現代化”,就不加分析地一概吸收,甚至“全盤西化”,“食洋不化”;也不能一講“中國特色”,就認為自己的東西一切都是好的。對待中國古代的東西,既要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又不能不分先進與落後,不分精華與糟粕,甚至抱殘守缺,“食古不化”。這些均不是科學的態度。所以,在探索現代管理體係的問題上,一定要從實際出發,要珍惜自己經過實踐證明是正確的管理經驗,同時要“洋為中用”、“古為今用”,這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