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探要(1)(1 / 3)

管理思想由來已久,可以追溯到兩千年以前。中國是一個有五千年文明曆史的國家,從浩如煙海的古籍中,充分反映出勤勞智慧的中華民族,不僅創造出燦爛的古老文化,而且在世界管理史上也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特別是其中“論政”部分尤為集中地反映了我國古代安邦定國之策及管理眾人之道。積極發掘、認真研究古代管理思想,做到古為今用、以古為鑒。從中吸取精華營養,對於豐富和發展我國管理理論,逐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管理科學,有重要意義。

(第一節)先秦時期的管理思想

這段曆史在秦統一全國之前,雖至今已2200餘年,但農業,手工業和商業比較發達,特別在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許多著名的思想家。

薑尚的管理思想

周代齊國的始祖。因封於呂,又稱呂尚,一說字子牙,輔佐武王滅商有功,封於齊,有太公之稱。兵書《六韜》、《三略》傳為所作。其涉及的管理思想主要如下:

(一)治國之要,在得民心。薑尚認為,人心所向是治國的根本,提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與眾同好,靡不成;與眾同惡,靡不傾。治國安家,得人也;亡國破家,失人也。”他認為隻要做到“仁、義、利”、“與眾同好”“與眾同惡”、“與人同憂同樂”就會“天下赴之”、“天下歸之”。

(二)愛民如子,富民利國。在《文韜·國務篇》提出:“馭民如父母之愛子,如兄之愛弟,見其饑寒則為之憂,見其勞苦則為之悲。賞罰如加於身,賦斂如取己物,此愛民之道也。”他認為“大農、大工、大商”是國家的“三寶”,要充分發揮農、工、商的作用,使它們“得其所”,才能富國利民。還提出:“……薄賦斂,不匱其財。罕徭役,不使其勞”。這樣就會“國富而家娛”。

(三)迎納賢良,斥退奸佞。第一,薑尚十分重視將帥的作用,在《三略·上略》中提出:“夫將者,國之命也,將能製勝,則國家安定。”第二,他提出將應具備的條件:“將能清、能靜、能平、能整、能受諫、能聽訟、能納人、能采言、能知國俗、能圖山川、能表險難、能製軍權。”並提出了挑選將才的“六守標準”,即:“一曰仁,二曰義,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謀,是謂六守。”他解釋說:“富之而不犯者,仁也;貴之而不驕者,義也;付之(重任)而不轉者,忠也;使之而不隱者,信也;危之而不恐者,勇也;事之而不窮者,謀也。”第三,在考核人才上,他提出“八征”予以考核:“一曰問之以言,以觀其辭;二曰窮之以辭,以觀其變;三曰與之謀,以觀其誠;四曰明白顯問,以觀其德;五曰使之以財,以觀其廉;六曰試之以色,以觀其貞;七曰告之以難,以觀其勇;八日醉之以酒,以觀其態。八征皆備,則賢,不肖別矣。”第四,薑尚主張“上賢,下不肖(無能之人)”,因為“不肖在位,國受其害”,“賢去則國微”、“賢人所歸,則其國強”。隻有重用賢人,奸雄才能離去,“主聘儒賢,奸雄乃遁”。對待賢者,應“尊以爵,贍以財,接以禮”,要“推惠施恩”。在使用人才時,要切忌“傷賢、蔽賢、嫉賢……傷賢者,殃及三世;蔽賢者,身受其害;嫉賢者,其名不全。進賢者,福流子孫。”薑尚把奸佞之人看做是“禍殃”、“盜端”、“亂源”,因而一概不用。第五,薑尚主張對不同的人要區別對待。在《三略·上略》中寫道:“危者,安之;懼者,歡之;叛者,還之;冤者,原(原諒)之;訴者,察之;卑者,貴之;強者,抑之;敵者,殘之;貪者,未之;欲者,使之;畏者,隱之;謀者,近之;讒者,覆(毀壞)之;毀者,複之;反者,廢之;橫者,挫之;滿者,損之;歸者,招之;服者,居之;降者,脫之”。

孫武的軍事管理思想

孫武,春秋末期齊國人,因為他們的才華主要是在吳國施展的,戰績是在吳國創建的,故又稱孫吳子。他寫的兵書稱之為《孫子兵法》簡稱《孫子》。這部軍事巨著共有82篇,現完整的僅存13篇。這13篇已譯成英、日、俄、德、法、捷等文本,被稱為“世界第一兵書”,而把孫武稱為兵聖。《孫子》遠遠超出一部兵書的思想範圍,它具有很高的哲學價值,其中不少思想對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意義。

(一)戰略管理思想。在《計篇》孫子提出了“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的問題。經“五事”就是考察道、天、地、將法;校之以計,內容有七個方麵,即“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孫子把這“五事”和“七計”看做是決定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故而提出了“知之者勝,不知者不勝”的教導。

(二)信息管理思想。在《謀攻篇》中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在《地形篇》強調指出:“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不窮。”在這部兵書中還提供了不少如何去獲取知彼知己的“知”的一些做法。在《行軍篇》說:“敵近而靜者,恃其險也;遠而挑戰者,欲人之進也;其所居易者,利也。眾樹動者,來也;眾草多障者,疑也。鳥起者,伏也;獸駭者,覆也;塵高而銳者,車來也;卑而廣者,徒來也。散而條達者,樵采也;少而往來者,營軍也。辭卑而益備者,進也;辭強而進驅者,退也;輕車先出居其側者,陳也;無約而請和者,謀也;奔走而陳兵車者,期也;半進半退者,誘也……”在《勢篇》中講了通過我方的“形之”、“予之”而觀察敵人虛實的“相敵”的做法。在《用間篇》中講了采用“間諜”的辦法來刺探敵方的情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