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探要(2)(1 / 3)

(二)任賢使能,安富尊榮。孟子認為,國君用人是否得當,是“仁政”能否推行,國家能否得到治理的一個重要條件,國君若能用賢人,就可以“安富尊榮”,相反,“不信仁賢,則國空虛”。為使賢人能臣樂於為君效力,孟子提出三條措施:一是國君虛心“尊賢”,給賢者以高貴的禮遇。二是國君對臣下要赤誠相見,“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三是國君應虛心向賢者求教,孟子希望當時的當政者向商湯、桓公學習:“湯之於伊尹,學焉而後臣之,故不勞而王;桓公之於管仲,學焉而後臣之,故不勞而霸”。

另外,孟子一再規勸當政者要居安思危,“是故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在國家無內憂外患時,應及時修明政治,推行“仁政”。這樣,“雖大國,必畏之矣”。相反,“國家閑暇,及是時,般樂怠敖,是自求禍也”。

孟子還主張必須有一批人專門從事管理國家的工作,以此為出發點建立了他的社會分工說。他批評了有的學者要每個人都自己生產生活用品的狹隘觀點。他提出,務農的人不能同時兼做織布、製帽、冶鐵為器、陶土為皿的事情,如果需要這些手工業品可通過交換獲取。各種生活所需,“如必自為而後用之,是率天下而路(破敗,困窮)也。”

先秦曆史時期,除上述主要人物的管理思想外,還有:《管子》中的興農、興礦及發展手工業思想;子產的集賢治國思想;晏子的節儉管理思想;子貢的商業經營思想;老子的“無為”即順應自然(按客觀規律辦事)的管理思想;墨子的兼愛、尚賢、尚同、節用、非攻思想;莊子的農業和人才管理思想;荀子的“禮”、“法”結合的管理思想以及韓非的中央集權思想和國民經濟管理思想。這裏值得一書的是反映儒家創始者思想的《大學》(一說是孔子門生曾參所作,一說是孔子的孫子子思所作)是一部議論如何平治天下國家的政治論著。它提出了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三條綱領。開篇就寫道: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我國軍事家蕭克在“居安思危,從嚴治黨”一文中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封建社會較為開明的政治思想,我們可以借鑒。一個共產黨員,其身不修,其家不齊,他又怎麼能夠擔當起“治國平天下”的重任呢?

(第二節)秦漢至隋唐五代時期的管理思想

這一曆史時期從公元前221年至公元960年,我國先後建立了秦、漢、晉、隋、唐等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國,封建社會由初步發展走向繁榮。

秦始皇的集權管理思想與實踐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姓趙氏,名贏政,13歲繼承秦王位,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公元前221年,統一了全國,自稱“始皇帝”。他一生功與過都非常突出,從管理角度值得書寫的兩點是:

(一)強化中央政權。秦始皇把封建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大權集中到自己手中。政事無論大小,最後全由皇帝裁決。中央設置丞相(幫皇帝處理全國政事)、禦史大夫(為副丞相並負責監察百官)、太尉(管理軍事)等官職。在全國建立一套中央、郡、縣、亭多級組織的行政體係,郡守、縣令皆由朝令任免、指揮,從而形成了一個組織嚴密、號令一致、權力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網絡,成為2000餘年的定製。為了強化中央集權統治和推行政令,在商鞅原擬的法製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整理出了一部更嚴峻的法典。

(二)建立統一法度。統一度量衡,使長度、容量、重量都有統一的標準。秦政府規定把秦國的圓形方孔錢,作為統一的貨幣,通行全國。秦始皇下令統一文字,把簡化了的字體小篆作為標準字體,通令全國使用。接著,又出現了一種比小篆書寫更簡便的字體隸書。另外,統一規定“馳道”和馬車的寬度,整治河渠,促進了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

劉邦的尊賢任能的人才管理思想

劉邦(公元前256——前195年),原為秦代泗上亭長,沛縣人,秦末農民大起義中,乘機舉兵,被項羽封為漢王,公元前202年滅楚做了皇帝,史稱漢高祖。劉邦麵臨戰亂之後哀鴻遍野,凋敝殘破的局麵,除了建立法製減輕田賦、興修水利、健全行政組織、罷兵歸田、嚴格財政外,值得後人效仿學習的是他的知人善任,尊賢納士的思想與實踐。

戰勝楚霸王後,劉邦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人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劉邦之所以戰勝項羽,是由於劉邦能夠使用在各個方麵比自己高明的部下,並通過組織、引導、協調,發揮了這些部下的長處,形成了一個有效的群體力量。而項羽之所以落得個“霸王別姬”的下場,是因為他“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韓信曾對劉邦予以評價:“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漢王朝建立後,劉邦在魏徵、陸賈等賢臣輔佐下,很快得到休養生息,在經濟上得到迅速發展。

桑弘羊的經濟管理思想

桑弘羊(公元前152——前80年),洛陽人,曾出任西漢政府的財政長官和禦史大夫(副宰相),在中國曆史上它是一位有成效的傑出的理財家。麵對漢初戰亂創傷、匈奴侵擾、水災和豪強富商盤剝局麵,在漢武帝的支持下,桑弘羊所采取的措施,學者吳慧概括了以下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