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西方管理理論集要(1)(2 / 3)

(六)把計劃職能(即管理職能)同執行職能(即實際操作)分開。他認為計劃部門的主要任務是:調查研究,製定工作定額和標準化操作方法,向執行部門發布指示、命令,進行檢查和控製。現場工人和工頭從事執行職能,按規定的操作方法、工具和下達的指示從事實際操作。

(七)實行職能管理。泰勒把管理工作予以分細,使所有的管理者隻承擔一兩種管理的職能。他設計出8個職工長,在他們的職能範圍內,可以直接向工人發出命令。泰勒認為這樣可以明確管理者的職責,提高效率。後來的事實證明,一個工人同時接受幾個職能工長的多頭領導,容易引起混亂,這種職能工長製沒有得到推廣。但他的這種職能管理思想為以後的職能部門的建立和管理的專業化提供了依據。

(八)在機構上實行控製原理。他認為規模大的企業,除了依據正常的職能原則來組織管理外,還應采用“例外原理”。所謂“例外原理”,就是企業的高級管理者把一般的日常事務授權於下級管理人員去處理,而自己隻保留對例外事項(重大事項)的決策和監督權。這種以例外原理為依據的管理控製原理,對以後管理理論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埃默森的效率十二原則

泰勒有許多追隨者,都對“科學管理”理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哈林頓·埃默森(HarringtonEmerson)是其中的一位。埃默森是美國聖太菲鐵路的工程師,同泰勒有密切的聯係。1912年發表了他的《效率十二原則》一書,其要點如下:1.有明文規定的奮鬥目標;2.管理人員要提高自身素質,有豐富的見識;3.決策前,領導者要與顧問、參謀充分協商;4.嚴明的紀律是貫徹其它各項原則的保證;5.待人公正,處理公平,為此須有三種性格,即同情心、想象力、正直感;6.要有可靠、及時、準確而持久的記錄;7.工作的計劃性和迅捷的調度,部門要服從整體的要求;8.職務標準化,每一職位,均應設定執行方法、時間要求、標準及負荷量;9.工作環境標準化,對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設備、工具放置,都應有一定的規則,不能隨意亂放,以免浪費工作人員的精力和時間;10.作業標準化,每一例行性的操作(包括用工、用料、用時、用錢、用力),都應有標準;11.要有成文的標準工作條例,以便於指導;12.對提高效率者進行獎勵,也對降低成本、改進質量、增加產量者予以獎勵。

埃默森一生為提高效率而奔忙,在效率研究方麵卓有貢獻,當時許多人稱他為“效率的大祭司”。

法約爾的組織管理理論

亨利·法約爾(HenriFayol,1841—1925)是當時古典組織管理理論方麵最傑出的代表人物,被稱為“經營管理之父”。他19歲任采礦工程師,25歲任康門塔裏礦經理,31歲被提升為一個礦山集團的經理。他的代表作是1916年出版的《工業管理與一般管理》。他的管理理論貢獻主要有:

(一)經營六功能和管理五要素論。他以為應把經營與管理的概念相區分。他把整個工業經營活動分為六個方麵:1.技術活動,指生產製造、加工等活動;2.商業活動,指購買、銷售、交換等活動;3.財務活功,指資金的籌集和運用;4.安全活動,指設備的維護和職工安全等活動;5.會計活動,指貨物盤存、資產負債表編製、計算成本、統計等;6.管理活動,指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製五種要素。法約爾認為,一般工人側重於技術活動,越到高層領導,管理活動所占的比重越大;大企業的高層領導者要有更多的管理活動。

法約爾指出的管理五要素是:

1.計劃。他認為編製任何計劃必須依據下述三點:企業資源、工作任務性質、企業將來的發展趨向。他指出。良好計劃具有的特點是:統一性、連續性、靈活性、精確性。他主張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條件的改變而擬定出一係列的計劃:每日的、每周的、每月的、每年的、五年的和十年的計劃。

2.組織。他強調組織結構的統一指揮原則,以保證控製的順利進行並實現總目標。他認為組織應是金字塔形的等級係列,要有一個適當的管理幅度,除了第一級(即工頭)領導(如一個班組)15個工人以外,然後每一個上級領導四個下級,最多不超過6人。他提出在高級管理層要成立參謀機構,以給領導出主意,但這種參謀機構不能給下級下命令。

3.指揮。他認為一個負責指揮的管理人員必須做到以下幾點:(1)對其所屬人員有完全的了解;(2)消除不稱職的人;(3)處理好企業組織與員工的關係;(4)以身作則,樹立一個好榜樣;(5)定期進行檢查,並用概圖來表示;(6)同主要的助手統一思想、行動;(7)不陷於瑣事;(8)盡力使員工團結、努力、忠誠、有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