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協調。協調是指維持必要的統一及和諧,以達成組織的目標。協調是使支出同收益相稱、生產資源與生產目標相稱、生產和銷售相稱的一種平衡活動。
5.控製。即檢查每一種事情是否同既定的目標、擬定的計劃、發出的指示和確定的原則相符合,及時發現、改正,以防犯錯誤。他提出,控製必須公正。為了有效地進行控製,檢查人員要具有獨立性。
法約爾提出的管理的五項要素,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循環過程,在理論上有極重要的意義,至今許多管理理論還沒有超出他所確定的輪廓。
(二)十四條管理原則。法約爾根據自己多年經營管理經驗,提煉出以下14條管理原則:
1.分工。分工可以減少浪費,增加產量。分工不限於技術工作,也適於管理工作。
2.權力和責任。權力和責任是互為因果的。他把管理人員的正式權力和個人權力相區別。前者由管理人員的職務、地位決定的;後者則由管理人員的智慧、經驗、道德品質、領導能力、以往的功績等所構成。一個好的管理人同應以他的個人權力來補充他的職務權力。
3.紀律。紀律是以尊重、服從為基礎,不是以恐懼為基礎。紀律鬆馳必然是領導不善的結果。
4.命令的統一性。一個雇員的任何行動都隻能接受一個上級的命令,而雙重命令對於權威、紀律和穩定性都是一種威脅。
5.指揮的統一性。為達到相同目標而進行的集體活動,隻能有一個領導和一項計劃,這是統一行動、協調力量、集中力量的重要條件。
6.個人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為了實現這個原則,就要克服愚昧、野心、自私、懶惰、軟弱和一切企圖把個人或小集團置於組織之上,從而導致衝突的個人情緒。
7.職工的報酬。他主張報酬及其支付方式要公平合理,盡可能使勞賢雙方滿意。他認為付酬方式取決於許多因素,目的是激發職工的熱情。
8.集權化。他提出企業必須實行集權領導。集權與分權如何劃分,取決於經理的個人性格、道德品質、領導能力、下屬的可靠程度及企業的規模、條件。集權程度應隨著不同情況而改變,目標是最大限度地發揮職工的能力。
9.等級係列。這是從最高領導到最基層的上下級係列。它顯示執行權力的路線和信息傳遞的渠道。為了克服由於命令的統一性原則而產生的信息傳遞的延誤,他設計了一種“聯係板”(也叫“法約爾跳板”)。
按正常權力路線,如果工頭F有事請工頭P幫助解決,他應通過監工E層層上報到總經理A處,再由A通過部門經理L層層下達給工頭P。這樣太周折費事。有了“聯係板”,工頭F就可直接與工頭P聯係;同樣,監工E也可直接同監工聯係,等等。這樣,就保證了在維護命令統一性原則的前提下,能迅速、可靠地進行橫向的聯係。
10.秩序。這條原則保證每一事物有一個固定的位置,它適於材料、工場的整潔,也意味著人事安排的各就其位。
11.公平。公平是由善意和公正產生的,它是處理人事之間關係的一項原則。
12.保持人員的穩定。製定人事規劃,補充人力資源,為人員的更迭預先準備好。
13.鼓勵創造性。即鼓勵個人發揮熱情、幹勁和首創精神。
14.集體精神。努力在企業內部建立起和諧與團結的氣氛。他指出:“分裂敵人的力量是聰明的,但分裂自己的隊伍是對企業的嚴重犯罪。”
法約爾認為這些原則並不是刻板不變的,也不應盲目地到處套用。關鍵問題在於“原則是靈活的”,“在於懂得使用它”,“這是一門很難掌握的藝術,它要求智慧、經驗、判斷和注意尺度”。
(三)管理人員應具備的素質。法約爾認為一個組織的效率是由其成員的素質決定的,他強調對管理人員的訓練。他對管理人員應具備的素質提出的基本要求是:1.體力方麵: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反應靈敏;2.智力方麵:有理解和學習、判斷能力,思想活躍、機智、適應性強,能同時處理許多不同問題;3.品德方麵:有主動性、願意承擔責任、幹勁大,堅定、忠誠、機智、自尊,紀律性強;4.管理知識方麵:具有計劃、組織、命令、協調和控製等方麵的知識;5.專業知識方麵:對於所承擔的技術、商業、財務、管理等職務方麵的知識有深入了解;6.經驗方麵:不斷積累本職工作的經驗。另外除了具有專業知識外,還應掌握與工作有關的其它知識,對其它工作也有一般了解。
厄威克的八項組織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