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現代管理原理(1)(1 / 3)

“原理”、“原則”一詞源於拉丁文Prinzip,意思是本質、基礎。本質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內在聯係、內在規律;基礎指事物的根基、根本。因此可以說,原理是指某一領域、部門或科學中具有普遍意義的基本規律。構成原理的一般要求是:客觀性或科學性,即從實踐中來並經得起實踐的進一步驗證;概括性或抽象性,它不是現象的羅列;規定性和確定性,它具有強製和遵循性;穩定性,它不是多變的;有效性,它能夠指導實踐取得成效。

所謂管理原理,就是對管理活動基本規律的概括、總結,它以豐富的管理實踐活動為基礎,並受管理實踐所檢驗和確定。管理原理對管理的全過程起著指導作用。管理領域究竟有哪些原理,人們還在探索之中,目前尚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作者在下麵闡述8條管理原理,供讀者進一步研究。

(第一節)係統整體原理

係統論同唯物辯證法有著十分緊密的聯係。係統理論無論對整個社會和國家的管理,還是對一個企業、事業單位的管理,乃至某項事情的辦理,均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係統整體原理

所謂係統,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不相同又相互聯係、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組成的具有特殊功能並從屬於另一個大係統的有機整體。係統具有集合性、整體性、相關性、目的性、層階性、適應性等特點。

係統整體原理的基本思想是:一切物質都具有係統的屬性,而一切係統又都具有整體性。這一原理包括以下六個方麵的意思:

1.係統的各個要素之間、各要素與係統之間、係統與外部環境之間保持著有機的聯係。係統內部諸要素之間的聯係為內部聯係。表征這種聯係的範疇稱之為結構。係統與外部環境之間的聯係為外部聯係,表征這種聯係的範疇稱之為功能。要素、係統、環境三個環節,就是通過結構、功能這兩個中介的溝通,有機聯係起來的。

2.各要素在係統中的地位、功能、作用及相互聯係均由係統整體所決定,任何要素都不能擺脫係統整體的控製。否則,係統整體功能就難以有效地發揮。

3.係統整體性的保持,在於它具有自我調節能力和對外部的適應性。

4.係統整體具有各個要素所沒有的性質和功能。係統整體功能不等於係統內各要素簡單、機械地相加。古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有句名言:“整體大於它的部分總和。”係統整體功能大小取決於各要素排列、組合的方式。

5.若幹要素集合在一起,是為了實現一定的目標,沒有目標就沒有要素集合。目標的優化程度與要素的組織化、有序化和集成化的程度有直接的聯係。

6.係統內部各個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係統與外部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是推動係統發展的動力。係統發揮的速度取決於係統的調節能力和適應性。

樹立係統意識

對係統的含義,有人還做了這樣的表述: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普遍存在著由若幹個環節組成的。

例如,太陽係是由恒星、行星、慧星和衛星等組成的,這是一個力學係統,它的每個組成部分就是一個環節。在地球上存在著許多自然係統,如海洋係統、氣象係統、礦藏係統、生態係統,等等,這些係統是組成地球係統的環節。在人類社會又存在著許係統,如經濟係統、教育係統、科學係統,……等。其中每一個係統又由許多子係統組成。係統是普遍存在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係統是絕對的;但它又是相對的,係統沒有一個絕對的規模界限。許多小係統可以組成一個係統;許多係統又可以組成一個大係統;許多大係統又可組成更大的係統。樹立係統觀念,也就是在思考、研究、探索和處理某一事物時,要有意識地把它看成是一個係統,即它不是一個簡單的存在,而是一個係統性的存在,並從係統內相關的角度去分析它、認識它。否則,認識不到事物的全部組成環節,忽略了某一個環節,或者認識不到各個環節相連接的特點、形式,這就會出現認識的片麵性,就會把事情辦錯。

通過係統集合性分析,了解係統中各要素組成是否合理?比例是否恰當?有哪些要素是多餘的?有哪些要素還未充分發揮其功能?還應補充什麼新的要素?

通過係統相關性的分析,了解要素與要素之間的關係、要素與係統之間的關係、係統與外部環境之間的關係是否正常、合理?各要素排列組合的方式、關聯的強度、聯係的密度等有無改進的情況?

通過係統目的性的分析,了解現係統存在價值及其功能的大小,有什麼問題?應做些什麼調整?各要素是以一定的目的而協調組合起來的。隻有減少直至消除盲目性,明確係統的特定功能及共同目標,才能充分有效地發揮各要素、各環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