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現代管理原理(1)(2 / 3)

通過係統層階性分析,了解係統結構是否合理?上下各環節是否協調?各層管理機構分工是否明確?職能是否清楚?有無互相脫節現象?係統的各要素之間的聯係不應是雜亂無章,而應是秩序井然,有條不紊的。因此在管理活動中必須堅持有序性原則。係統從無序到有序是一種發展,而從有序到無序。則是係統的一種退化。

通過係統整體性分析,了解整體與局部之間的關係,使之趨於合理,減少內部摩擦,加強和集中整體功能。

通過係統適應性分析,協調好係統與外部環境的關係,使係統更具有生命力。

尋求係統整體優化

係統整體優化的主要內容有以下三點:一是係統的總的目標優化;二是實現總目標的方法、途徑優化;三是最大限度放大管理係統的功效。

現代管理,首先要求一切部門都要建立明確的管理目標,注意定性、定量分析,使目標優化。用數學公式表示如下:

Y=f(X·V·Z)

式中,Y表示目標矩陣;X表示係統要素矩陣;V表示內外作用力矩陣;Z表示時間;f表示關係函數。

目標優化是係統整體性原理的重要內容。要達到目標優化,應把管理係統作為一個整體進行係統分析。在係統分析過程中,必須充分注意人的能動作用。

如何使係統整體優化,一般應從下述四方麵去努力。

1.建立最佳的係統結構。結構與功能相互製約、相互作用,科學合理的結構就會放大係統的功能。美國在幾年前曾經檢查了一架前蘇聯“米格—25”飛機,發現飛機上的許多零件從單個來看並不是最先進的,許多比美國相應的部件還要落後,但“米格—25”的整體性能卻是世界第一流的。主要是它的內部結構很先進。各級領導班子是一個人力係統,各個領導成員在這個係統中的排列組合方式,就對領導班子的功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配備領導班子時,應充分注意到他們的年齡結構、知識結構、智能結構、專業結構、心理和性格特點結構,使其能產生巨大的集體能量,發揮出最優的整體效能。據說,某甲單位的5位領導幹部,能力都較強,但性情各異,配合不利,甚至有各自為政、互相掣肘現象,該單位工作效果不好;乙單位也有5位領導幹部,每個人的能力尚差於甲單位那5位幹部,但互相取長補短,配合默契,該單位工作很出色。前者是逆向組合效應,也是內耗性效應;後者則是正向組合效應,也是效益性效應。2.正確處理局部與全局的關係。係統中的要素機能以及要素之間的聯係必須服從係統整體目的的要求,服從係統整體的功能,在整體功能的基礎上展開各要素及相互之間的活動。因此,一方麵局部的優化要服從全局優化的需要;另一方麵全局的整體優化應以局部的優化做保證。3.必須按照優化的程序辦事。程序優化,係統活動就能協調、均衡、順利地發展;否則,程序混亂。係統活動就難以正常進行,就會過多地增加人力、物力、財力的消耗。4.係統要不斷增強自身的應變能力。係統與外界環境存在著互相依存的關係。一個係統,特別是人造係統不能是自我封閉的,而應該是開放的。耗散結構理論認為,一個係統隻有時刻不停地與外界交換著物質、能量和信息,才能不斷減少自身的熵值,而相應地增加負熵值,從而增加自身的有序化,增強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試想,一個企業如果不根據市場需要生產產品,又不根據生產需要購買原材料,那麼,這個企業的日子一天也難以過下去。

(第二節)相關發展原理

世界普遍聯係和發展的學說,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辯證法的核心,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相關發展原理對管理實踐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基本概念

相關發展原理包含兩個不可分割的基本思想:一是任何一個管理係統內的各要素之間、各要素與係統之間、係統與外部環境之間,都是相互聯係、相互製約、相互作用著的;二是這種相互聯係、製約、作用,推動著整個管理係統不斷地發展、變化和更新。

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同周圍其它事物有著某種聯係或相關性。例如,在社會生活中,社會的經濟生活是社會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的基礎,而後兩者又給前者以巨大的影響和作用。正是這三者的相互聯係、相互作用,構成了完整的社會生活。

事物的相互聯係構成事物的運動。因事物相互聯係也就是事物之間相互施加影響,相互發生作用。這種影響和作用,必然會引起事物原有性質和狀態的改變,使事物發生運動變化。例如,化學元素或化合物的化合與分解,構成不停息的化學運動。在社會生活中,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反作用於生產力,構成社會生產方式的運動;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構成社會形態的運動,等等。事物相互作用一般都表現為“力”,這種“力”推動事物本身不斷發展、變化。因此,發展、變化是事物相互作用引起的,沒有事物的相互作用,就沒有事物在原有性質和狀態上的改變,就沒有事物的運動和發展。恩格斯曾指出:自然界中各種“物體是相互聯係的,這就是說,它們是相互作用著的,並且正是這種相互作用構成了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