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現代管理原理(2)(3 / 3)

(一)德:1.立場,能站在時代的前列,站在人民的一邊,能把自己的工作同人民的利益聯係在一起,能把自己的成果無私地貢獻給人類文明和進步事業。2.態度,熱愛社會主義,熱愛共產黨、熱愛人民,對待黨和人民的事業滿腔熱忱。3.目標,能把自己的奮鬥目標同黨的事業、祖國的命運緊密聯係起來。4.道德,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艱苦創業、追求真理、誠實謙遜、文明禮貌的思想作風。

(二)智:掌握係統的科學文化知識、專業技能,要具有以下六種能力:觀察注意力、記憶理解力、思維分析力、豐富想象力、實踐創造力、表達能力。

(三)體:身體條件是做好工作、完成各項任務的基礎。人們進行生產勞動、社會活動、軍事活動和幸福的生活都需要強健的體魄。一個身體好的人應該是:體魄健壯、新陳代謝正常、精力充沛。

教育工作應貫徹下列原則:受教育者全麵發展原則,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原則,啟發引導和正麵教育原則,實事求是和因材施教原則,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原則,身教同言教相結合原則,循序漸進與藏息相輔原則,說服勸導與組織紀律相結合原則。

總之,通過教育為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各級各類合格人才,這些人都應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和社會主義事業,具有為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而艱苦奮鬥的獻身精神。

各盡所能

斯大林曾說過:“人才、幹部是世界上所有寶貴資本中最寶貴、最有決定意義的資本。”在社會主義製度下,在充分了解每個勞動者的基礎上,使他們的才能、特長能與工作需要結合起,來,即按照自己的能力進行勞動,這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人的任用是人事管理的重要環節,既要服從社會、經濟、科學技術的發展規律,又要服從人才成長的規律。因此,用人不能憑主觀意誌來進行,必須按照客觀原則辦事。這些原則是:1.大公無私原則。要任人唯賢,不能任人為親,選拔幹部要以“四化”大業為重,以人民利益為重,反對以派劃線,以我劃線,封官許願以及徇私情、拉關係等錯誤傾向。2.德才兼備原則。“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德才兼備是辯證的統一,不能分割,不能偏廢,無論重德輕才還是重才輕德,都不符合社會主義用人原則。3.人事相宜原則。因事而求才,因才而施用,事得其人,人當其用,人能盡其才,事能盡其功。4.揚長避短原則。“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看一個人首先著眼於人的優點,用人主要用其長處。人無完人,不能苛求於人,而要權衡利弊,盡量避其短。5.整體效能原則。用人不僅要選用最優的個體,而且要考慮怎樣組成最優的人才群體,應把不同年齡、專業智能、氣質的人才做合理搭配、科學組合,以產生最佳的整體效能。6.合理流動原則。符合有關政策和在一定範圍內的人才流動,一方麵可以充分發揮人才的潛在才能,增長他們的見識、才幹,提高他們的創造能力;另一方麵,可使他們為社會主義事業多做貢獻。7.民主集中原則。按有關民主製度規定,對應由群眾選舉產生的領導人員,要切實執行選舉製度的規定;應由領導集團(如黨委會)集體確定的領導者,要切實按集體領導原則辦事,不能個人說了算。對於應由領導者個人(如廠長、經理)確定的下級領導人員,應廣泛征求群眾意見,認真聽取黨委意見,按政策規定做好選用工作。任用領導幹部,必須嚴格按規定的程序辦理。

西方企業管理者提出使用人力應遵循能級相稱原則。這一原則值得我們借鑒。能級相稱原則把人才管理看做一個“管理場”,每一個崗位都處於一定的能級水平。人才有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之別。智能水平或表現的能量就是人才自身的“能級”。人才的科學管理,應該按“管理場”的不同層次、不同崗位的能級要求,選配適當的工作人員,使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充分發揮各類人才的能動作用。就一個企業來說,上層管理者應有較高的智慧、見識和戰略決策能力;中層管理者要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和日常管理能力;基層管理者要有熟練的專業技術能力和現場組織能力。

我國用人方麵還有一些弊端,今後在錄用、選拔、調配、交流、任免、考試考核、職稱評定、晉升、監督、獎懲、工資福利及培養教育等方麵,尚須進一步改進、完善。

激發鼓勵

激發是通過某種刺激使人發奮;鼓勵是通過某種方式方法使人振作、努力。激發鼓勵,簡化就是激勵。它含有激發動機、鼓勵行為、形成動力的意思。需要的滿足是人的一切行為的原動力。原動力越大則人的內在潛力發掘得越好。在管理中有三種不同而又相互聯係著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