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與控製都是管理的基本職能,都對實現決策目標和完成計劃任務起著重要的保證作用。如果沒有組織、控製,目標、任務就會落空。指揮、協調、監督、製度往往與組織、控製是密切聯係的。因此,本章先闡述組織職能最後闡述控製職能,在其中分別闡述指揮、協調、監督職能與管理製度。
(第一節)組織職能
組織的基本含義是“有序”。組織作為名詞,是一個有序的組織實體;而作為動詞,是使一個事物從無序到有序,或從舊序到新序的過程。組織也可以說是人們為了實現共同目標,互相結台、明確職務和責任、交流信息、協調行動的人工係統及其雲轉的過程。
組織機構的作用與設置的原則
(一)建立合理組織機構的作用。一個管理係統內的各種職能機構,是一個有機整體,就像人的身體一樣,雖然各種器官、部位所起的具體作用不同,但又密切聯係,互相合作,共同維係著人的生命。就一個企業來說,建立合理的組織機構,能起到以下作用:
1.合理的組織機構,可以把所有的勞動者的智慧、才幹、經驗、能力集攏起來,形成一個群策群力的為實現企業共同目標的戰鬥集體。
2.把企業的勞動者合理地組織起來,可以互相取長補短,發揮各方麵的積極作用。這種合理組織起來的力量,會遠遠大於原來分散力量簡單相加之和,會創造出一種新的力量。
3.有了合理的組織機構,明確上下隸屬關係和相互間分工、協作關係,即有了一層一層的組織,明確了誰領導誰,誰和誰配合,責任清楚,就便於開展工作,就能有效地防止互相摩擦、衝突、推諉責任的現象發生,工作效率就會高。同時,也便於進行監督、考核、評比工作。
4.企業建立了合理的組織機構,無論其工作人員怎樣變動,各項工作仍然能夠穩定而持續地開展下去。
5.企業可以根據不同具體職能機構要求,合理設置職務,安排各種人員。在安排人員時,可充分考慮到各人的特點,做到人盡其才,事得其人,以利於發揮每一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使工作任務順利完成。
(二)機構設置的原則
1.任務目標原則。任務目標是組織機構設置的出發點和歸宿點。組織機構是一種手段,它是為實現組織戰鬥任務與經營目標服務的。應從實際出發,為完成任務設置機構,不能“因人設事”,而應“因事設人”。同時,衡量組織機構是否合理,最終的標準不是別的,而是能否促進任務和目標的實現。
2.集分相宜原則。“集”指集權;“分”指分權。這是處理組織內部上下級關係的中心問題。兩者不可偏廢,它們是辯證的統一。這一原則又稱“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原則。“集”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列寧曾說,如果沒有統一的意誌,把全體勞動者團結成一個象鍾表一樣準確地工作的經濟機關,那麼,無論是鐵路、運輸,大機器和企業,都不能正常地進行工作。隻有在企業最高一級有必要的集中統一領導和指揮,才有利於實現企業總的經營目標,才能更合理地利用企業人力、物力、財力資源,提高經濟效益。另一方麵,企業各級組織必須具有同它們所承擔的責任相應的權力,以便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靈活地處理各種具體問題,充分發揮其積極主動精神。集權與分權是相輔相成的,但在具體執行中如何集權與分權,又不能“一刀切”,要根據企業的規模、任務性質、生產經營特點、管理水平、幹部和職工的素質而定。
3.專業分工原則。企業各個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一定的工作範圍內,應盡量從事專業化的業務活動,不允許出現名義上是共同負責,實際上是職責不清、無人負責的混亂現象。企業不僅生產操作要有分工,管理工作也要實行專業分工。通過專業分工可以推動各部門工作人員鑽研業務,做到熟能生巧、精益求精,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4.有效跨度原則。管理有效跨度也稱管理有效幅度。它是指一個管理人員能領導多少人數為宜。據西方管理學家研究,一個管理者領導的人數若以算術級數增加時,他們之間需要協調處理的關係總數則按幾何級數增長。
即:一個主管領導三個人時,可能的工作關係卻有18種;如果領導四個下級人員,則S為44;五個下級,S為100;八個下級,S為2104。
實踐證明,大型組織中的最高層,一個管理人員領導4—8人為宜,而最基層組織(如班、組)的主管可領導8—15人為宜,但也不能一概而論,要具體情況做具體地分析。影響有效管理跨度的因素主要有:下級人員的素質、主管人員的素質、工作性質和內容、主管身邊的助手素質、地理位置、新問題的發生率、控製手段是否健全等。
管理跨度與管理層次呈反比例關係。跨度越大,層次就越少;反之,跨度越小,則層次就越多。因此,要想減少管理層次,主要是要設法擴大管理的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