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微微一笑,露出兩排珍珠般的玉齒:“殿下,可想讓小女子侍奉您?”
阿裏不哥點點頭,又搖搖頭,嘴裏不清不白地喃喃道:“仙女,仙女。”
女子抬腿邁上了床,伸出玉蔥般的手指撫了撫阿裏不哥的臉頰,便撩開了披在肩上的輕紗,赤裸著投到了他的懷裏。阿裏不哥登時感到女子滑嫩的軀體貼緊了自己的懷抱,他不由自主地抱住了女子,順勢把女子壓在了身下……一番激情雲雨之後,他仍舊緊緊地摟著女子,問道:“你簡直太完美了,該不是天女下凡吧?”
女子輕笑著應道:“我叫大禾,是忽必烈殿下讓我來侍奉您的。”
“大禾?那李小禾是……”阿裏不哥知道忽必烈有個李小禾很受寵。
“我是小禾的姐姐。小禾是侍奉忽必烈殿下的。”
“我明白了,你們姐妹是李璮的幹女兒。”
“是。”
阿裏不哥撫了撫李大禾的烏發,沉吟片刻,又問:
“你父親曾敗在忽必烈的手下,你們姐妹為何還甘心做他的玩物?”
大禾神色憂鬱了些,歎道:“女人的命運都是一樣,我們又怎能逃出男人的
手心,尤其是大蒙古國的男人的手心。”
阿裏不哥明白忽必烈為自己安排這個尤物,目的是不想與自己太過生分,想緩和一下關係,他才不會領這個情。他鬆手放開摟著大禾的手,又問:“你不想為你父親報仇嗎?你和小禾身在忽必烈周圍,若想報仇,簡直是易如反掌。”
大禾聽出了阿裏不哥話中的另外一層意思,她正色回道:“當初我姐妹投身蒙古,目的是讓蒙兵不殺百姓,忽必烈遵守了諾言,的確放過了無辜的人,我們雖是女人,但也要講究誠信。再說,我幹爹目前已降順了忽必烈殿下,所以,我們隻會對忽必烈殿下盡忠的。”
阿裏不哥原本想挑動李氏姐妹對忽必烈的舊怨,不想,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大禾做了如此的回答,而且還在話中透露著對忽必烈的尊崇,阿裏不哥不禁有些惱怒。他冷笑一聲:“嘿嘿,是嗎?那你就盡忠吧。”說著,伸手擰了一把大禾白嫩的臉蛋兒。
大禾疼得驚叫一聲,怨道:“殿下出手太重了。”
“是麼?”阿裏不哥反問一句,又把手伸到了大禾的小腹,大禾不斷地慘叫著,低泣著,阿裏不哥翻身又躍上了大禾的身子……忽必烈得知蒙哥征宋受阻後,他聽從了幕府謀士們的建議,認為在蒙軍麵臨困難之時,如不積極地出麵表示分擔困難,恐怕日後反會成為一個過錯,而且,此時主動請戰,能重新掌握兵權,是最佳的出頭機會。所以。忽必烈借宴請阿裏不哥之機,遊說好玉龍答失,讓他奏請父親,自己再上書請戰,蒙哥肯定會同意的。
果然,蒙哥大汗在先後接到玉龍答失和忽必烈的上書後,同意了忽必烈出征伐宋,這樣,如果勝了,也還是他蒙哥的功勞。於是,蒙哥下令忽必烈代替塔察兒統率東路諸軍,依照計劃進取鄂州、郢州。
賦閑中的忽必烈又一次出擊了。
忽必烈率軍直出漠南,一路南下,如秋風掃落葉之勢,輕鬆地來到了長江北岸。
不想在石城遇上了麻煩。
石城的南宋守將張將軍膽大心細,沉著布兵。
他們全數出動了由金陵趕回的炮軍,而蒙古鐵騎從未捱過如此猛烈的火炮,
既有響天雷,還有地老鼠,都是用火藥造的武器。
“轟!轟!轟!”一連幾炮,那炮彈在忽必烈的兵馬中間炸響了,騎兵一排排地倒下去,人馬被炸得血肉橫飛,騎兵嚇得調頭就跑,一時人馬相互踐踏,死傷更多。
忽必烈見天色已晚,不好把退回去的兵馬再趕回來,於是命令收兵回營。
當晚,忽必烈召來大將們說道:
“宋軍的大炮果真厲害,必須想個對付大炮的辦法,不然的話,就難以取勝呀!”
眾將領被大炮的威力轟得暈頭轉向,都不敢亂說亂道。
隻聽伯顏高聲說道: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宋廷的大炮固然厲害,但是它也有許多弱點,比如裝藥太慢,放了一炮之後,要停許多工夫,才能再放第二炮;若是利用這段時間,發揮咱們鐵騎的長處,迅速衝過去,他的炮手還有命嗎?”
經他這麼一說,會場上立刻活躍起來,大家的心裏也亮堂了,於是,你一言,他一語地議論著、策劃著對付大炮的方法。
劉秉忠道:
“這石城的守將張將軍是行武出身,略通兵書,殿下一定要小心才是。”
阿術大眼一瞪,叫道:
“怕他個屁!不過仗著幾件火器逞能,有本事跟咱單挑!”
劉秉忠搖頭又道:
“這張將軍是準備充分的呀。今日攻城隻聞炮聲,不見敵兵,看來他在城牆上堆滿了掩體。”
伯顏的副將多赤插嘴道:
“我看伯顏將軍說得有理。劉先生莫不是害怕了吧?”“多赤!”忽必烈叱責一聲,又道:“明日按伯顏的主意試一試吧。隻是不要把精銳盡遣,要小心為好。”
石城仿佛一座典型的江淮小城。
城內小橋流水,飛簷畫梁,庭廊山石,頗為幽靜秀美。因為蒙古軍的攻城,才是傍晚時分,城內已是行人稀少,隻有將軍府門前的兩尊石獅孤獨地矗立在夜幕中,拱衛著這片秀麗與優雅的土地。
張將軍此刻正坐在木桌前自斟自飲。他一生戎馬生涯,飽讀兵書,閱人無數。
今天白天的小勝一點也沒讓他開心。他不過靠幾門大炮暫時打退了蒙兵的攻擊。
但他看見了城下黑壓壓的蒙軍,他知道這石城是守不住的,失城是早晚的事。
次日,天剛剛亮,雙方戰陣便拉開了,宋朝營中的裝炮手早已就位,隻待一聲號令,那炮彈便會呼嘯著,燃燒著騰空飛去。
在蒙古兵陣中,那些鐵騎精銳,也已整裝待命,一旦螺號吹響,他們就奔馳而出,衝向宋營。
由於雙方都想發揮自己的優勢,想用自己的優勢消滅對方,於是,極為巧合的事情就發生了。
當宋營中的大炮剛剛震響,忽必烈的輕騎也已飛出,突然之間,大炮響了,人馬一排排倒下,人喊著,馬也噅噅嗚叫,那些鐵騎如離弦之箭,人頭被馬刀揮得在地上亂滾。
自早上開始拚殺,兩軍直殺到下午,太陽已偏西了,還在混戰著,地上的屍首到處都是,有的地方已堆積得很高。
人血與馬血混在一起,在地上積著、流著,散發著一股股的腥氣味。
由於天色已暗下來了,兩下才各自收兵,雙方查點人數,互有傷亡,因為大炮威力厲害,蒙古兵的死亡人數稍多一些。
隻是這一仗,精銳的蒙古鐵騎連人帶馬,就已不見三四千。伯顏沒有辦法,隻有飛騎再次奏知忽必烈。
忽必烈親赴戰場,思忖半天,突然便問伯顏:“能夠使用製造這些武器的,總不會就是城上這一批人。”
“將軍何意?”伯顏問。
“動一下腦子。”
“怎麼?”
“想一下嘛!”忽必烈笑了笑說。
“我們可以以牙還牙。”
“以牙還牙?”
“對。”忽必烈說,“暫時按兵不動,先行找到能造這種武器的工匠。”
“我懂了。”
“是的,將軍。”伯顏說,“我們也要造這種火器。”
伯顏在蒙宋交界處張貼了榜文:“有能製造火炮的、飛矢火箭的,賞銀百兩,酌封官職。”
而忽必烈又對外宣稱:“俘虜來的敵人之中,暫且不要殺掉那些能工巧匠,看一看有沒有能製造這些炮火的人才。”
果然不久之後,就找到了一批,其中還有些被虜後被迫歸蒙的人,在忽必烈的重賞和親自監督之下,短短的一個月,蒙古兵就造出了一百門攻城大炮。
忽必烈傳令晚上突襲,百門大炮齊發,迅即轟坍了石城的城防,幾萬如狼似虎的蒙古兵馬,直入城中,全力指揮攻城。
伯顏一馬當先,他親自下令屠城:“有多少殺多少特別是當官的。南人贓官多,都殺光。”
百門大炮一齊轟向宋城,那伯顏與阿術一個主帥,一個副帥,全力指揮攻城。
伯顏說:“阿術,我要與你比一個高低,看誰殺的宋兵多。”
阿術說:“那好,比吧。”
伯顏哈哈大笑:“前麵宋人將軍府前的大廣場,咱們來個人頭比高,你堆一座山,我也來堆一座山,且看哪個的人頭山要高一些,敢比嗎?”
“著啊。”阿術說,“那我們就來個築山比高,一人各用十畝地,堆砌人頭,咱們最好以七日為期。”
“好。”
二人哪裏還理會什麼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各自率領著一大隊兵,一個自北而南,一個自西而東,一路殺去,就這樣,一連殺了七日七夜,端的是血流成渠,天愁地慘。
江淮一帶,十室九空。伯顏看的起興,便也把斬下的一些宋將的腦袋拿了出來,他聲稱要把將領的腦袋擺在最高處,這是要高看他們一眼,因為他們平日寶馬香車大魚大肉欺壓老百姓慣了。
伯顏和阿術的比賽結果,是阿術略勝一籌,他殺的人頭要比伯顏高出了三寸,這一場屠戮,南宋江北漢將居民簡直是人煙滅絕。
該死的都死了,能活的則往南逃命。逃也難逃走,忽必烈鐵騎一路狂追,不幾日已近武漢城下。在武璣堡一帶,遇到了樊誌天的頑強抵抗。還有襄陽的苗力、
戴毅,三人在主帥鄭大明的指揮下,英勇作戰,令忽必烈士兵不得不停了下來。
忽必烈問劉秉忠:“鄭大明何許人也?他的三將如何這般英勇?”
劉秉忠說:“樊陽的樊誌天本是文人,還有襄陽的苗力、戴毅二人,他們一開始都是在河教苑追隨鄭大明讀四書五經的,隻是蒙宋開戰以來,他們才越俎代庖,拿起刀槍,做起了將軍。”
忽必烈傳令對襄樊二城猛攻,但一連數月,還是攻不下來。
襄陽邊城是武璣堡,忽必烈傳令伯顏和阿術猛攻武璣堡。
武璣堡的守軍武子君和杜文化二人拚死反抗。
但伯顏的精騎所到之處,反抗對伯顏和阿術來說,隻是一個可笑的名詞。阿術見武璣堡已下,馬上以五百騎組成一個屠城隊伍,但伯顏馬上製止,隻是對阿術說:“阿術,你把這城中之人分成三份,一份是抵抗我們的宋兵,一份是城中的百姓,都是正在青壯年齡的,還有一份,則是婦人和老弱。阿術,照我說的辦吧。”
阿術點一下頭。
阿術分好之後,對伯顏說事已辦妥,便又聽伯顏說:“婦人老弱那一份,你交給我,百姓壯丁那一份,你拿去編到你軍隊去。用我們十個蒙古人管一百個漢人,再教給他們以陣戰之術。”
“我看不行,靠不住的。”阿術說,“不如殺掉他們。”
“不行。”伯顏說,“你已經答應過忽必烈殿下。”
“漢人起來,一百個殺十個。”阿術說,“他們殺紅了眼,還不連我一塊殺掉,不行,這樣不行。”
“咱們一路殺過來,那些漢人還不是聞風而降。”伯顏說,“特別是那些當官的,平日騎在老百姓頭上,今天要這個錢,明天要那個錢,要來錢之後再朝上邊送,買官耶!現在如何,他們還不是一個個聞風而降。他們不會反抗,不會的。”
“要請示忽必烈殿下。”阿術說,“這事非同小可。”
正說著,忽必烈來了,伯顏和阿術爭著向忽必烈陳述自己的理由,爭著說對方的不是,忽必烈笑了。“行了,二位不要再爭了,你們都有道理。”
伯顏說:“殿下,那該怎麼辦呀!這仗再打下去,攻城掠地,總是要人手的。
江北空了,江南不能再空。”
忽必烈點一下頭。
這一來,武璣堡的大部分宋兵和百姓的性命都得以保全,隻是殺了一些抵抗的宋兵將士。而忽必烈的精騎迅速擴充了兵馬。這令忽必烈十分滿意。忽必烈讓劉秉忠為伯顏和阿術記了頭功。
伯顏說:“現在可以打樊城了,而且可以用這批婦人打頭陣,因為他們不少人都是樊城守軍的家眷。”
阿術說:
“好計,好計,那就讓這些親眷們見一麵吧。”
當這群來自武漢武璣堡的宋兵軍眷,哭哭啼啼地趕到樊城時,城上的守軍,一下子看呆了。
因為阿術驅趕的是敢死隊,全都是樊城兵將的妻子父母,而且還在哭哭啼啼,真把他們的心哭碎了。
樊城守將這時看了也著了忙,無可奈何隻好硬著頭皮大聲喝道:“兵士們,我們要保衛樊城。”
沒有人附和。
守將下令放箭。
士卒們你看我,我看你,無人放箭。
守將下令不放箭者死。
當城上的弓箭手舉起弓箭時,有不少人卻是才一舉起,便放了下來。
放下弓箭,熱淚盈眶。
偶爾有一個弓箭手的箭才一射出,已被後邊的守軍一刀砍將下去,大聲哭叫:
“小子,敢射自己人。”
此時,一片大亂。
主將說:“他們是一些草民!快點放箭!放箭!”
副將說:“不能放!”
主將說:“你敢反嗎?”
主將舉刀砍向副將,副將側身撲向主將。主將後退,副將緊迫。二人抱在一起,滾下了高大的城牆,摔死了。
樊城另一個守將鄒賢,見到忽必烈的兵馬很快包圍了城,立即命令關閉城門,
準備死守。
忽必烈的兵馬剛抵城下時,另一副將張旆向鄒賢請求領兵出城,說:
“在蒙古兵馬立腳未穩之時,突然打擊他們一下,準會收到良好的戰果!”
鄒賢拒不聽從,堅持不準出戰。
張程也竭力勸道:“兵法上說:‘敵駐,擾之也。’張副將的意見請將軍考慮。
該讓他帶兵出城……”
鄒賢不予理睬,反而不耐煩地說道:“不要再說了,咱們齊心合力,守城吧!”
這位鄒賢將軍真是鐵了心,什麼意見也聽不進去,決心死守,與城共存亡!
那天,出城刈草的軍卒,聽說蒙古的兵馬來了,急忙奔回城下。
但是鄒賢不予開城門,不讓他們進城,結果數百名士兵無路可走,隻得四散奔逃。大部分被蒙兵捉住殺了,這事在宋軍中影響極壞。
鄒賢率領守軍七千餘人,利用城上設置的眾多大炮以及大量的滾木、擂石、弓箭等據城設防,決心死守。
清晨,忽必烈立即傳令各旗兵馬,將城包圍起來,刹那間,一座偌大的樊城被圍得水泄不通。
忽必烈命令士兵喊話,讓鄒賢出城說話,喊了好長時間,鄒賢不予理睬。最後,他立於城頭,對忽必烈說道:
“有什麼好談的!無非你要俺投降,絕對辦不到!”
忽必烈仍不死心,又勸說道:
“俗話說:‘識時務者為俊傑’。南宋王朝氣數已盡,你還保它幹啥?你歸順了我,前程似錦,有何不好?何必自尋死路?”
鄒賢聽了,義正辭嚴地說道:
“你算什麼東西?俺是泱泱宋朝的大將,能向你這個野韃子投降?俺誓與樊城共存亡,你別癡心妄想了!”
忽必烈氣得滿臉脹紅,說道:
“這人不識時務,隻有以武力相拚了!”
說罷,立刻下令攻城,眨眼之間,角螺齊鳴,蒙古將士爭先恐後,有的衝到城下登雲梯,有的向城上放箭,喊殺聲如雷霆萬鈞,在山間穀地回蕩著。
鄒賢親臨城頭,指揮守城將士,據險防守,對準攻城蒙兵連續開炮,與此同
時,滾木、擂石一齊打下。那些如雨點一樣的石塊、木頭,自城頭打下來,與飛鳴著的炮彈,一齊打在蒙兵中,使蒙古兵馬死傷慘重。
但是,忽必烈親自在後麵督戰,蒙古兵將隻得冒死進攻;蒙古鐵騎一向是有進無退的,結果死傷很多,屍首遍地狼藉。
他善於利用將士的激烈情緒,向大家鼓動道:
“我是奉著上天的旨意,來討伐有罪之人,蒙古鐵騎,是不可戰勝的,樊城必破,鄒賢必將死於我們的鐵蹄之下!”
在忽必烈的鼓動下,將士奮不顧身地衝去,他們冒著隆隆的炮火,頂著飛進的彈片,繼續搬雲梯攻城,勇猛地前進。可是,士卒死傷太多,從忽必烈的兵營到城下,在這段不足半裏的戰場上,屍積遍地,血流成河。
忽必烈看得清楚,隻得退兵回營。這是第一次猛攻的慘敗。
回到營裏,忽必烈耐心聽取各方麵意見,便決心改變策略,由近攻改遠圍。
他命令暫停攻城,讓將士回營休息,自己也覺得有些疲累,也就與劉秉忠回到帳裏去了。
再說樊城裏,由於忽必烈兵馬攻勢淩厲,從清晨連續強攻,在鄒賢等將領指揮下,全體守兵頑強反擊,已經八進八退,此時已是滿天星鬥,打了整整一天了!
鄒賢見蒙古兵馬又被打退了,在這難得喘息時間裏,他及時召開頭目會議,說道:
“從清晨打到天黑,咱們已八次打退忽必烈的進攻了!蒙古的士兵,至少也被咱消滅了好幾千人,這是一個不小的勝利!我知道,大家都很累,但是在這生死存亡關頭,不能有絲毫麻痹大意啊!忽必烈一向好偷襲,若是借著夜色來攻城,怎麼辦?咱們不能學王義,咱們活著是大宋的臣民,死了也要當大宋的鬼!除此之外,再無他路了!”
鄒賢的字字句句如重錘,敲擊著每個將士的心,大家都不說話,但是都在想著守好城,都不願做大宋朝的叛臣賊子!
之後,鄒賢又派專人到城裏居民中宣傳,要求每個有戰鬥能力的人,都來積極參加守城,支持守城的將士,決不做漢奸!
經過這一番激勵,城裏的抗敵情緒又高漲起來了,城裏百姓中來了很多青壯年男子,鄒賢把他們充實進守兵的隊伍。
且說忽必烈與劉秉忠在帳裏休息,怎麼也睡不著,忽必烈有些沮喪地說道:
“麵對如此強敵,士兵傷亡太重,這樣的攻城方法,必須改變才行。”
劉秉忠聽後,立即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請殿下考慮一個問題:鄒賢所能阻止咱們勇猛的進攻,靠的是什麼?”
忽必烈立即說道:“鄒賢依仗他的大炮,還有滾木、擂石呀!”
“不對!沒有說對!”見忽必烈一愣,劉秉忠接著朗聲說道:
“鄒賢靠的是那一圈堅固的城牆!”
忽必烈聽了,又是一愣,立即問道:“那麼,依先生的意見,攻城應如何進行?”
“依我之見,咱趁著這夜色的掩護,把那城牆掏開一個缺口……”
未等說完,忽必烈連拍腦門子說:
“我這頭腦就是沒有先生的好使,看來還是讀書人腦子靈活呀!”
他一邊說,一邊坐起來把眾將喊來,商議扒開城牆缺口的辦法討論來,商議去,最後還是伯顏的辦法可行,他向大家說道:
“讓士兵頭頂木板,衝到城下掏洞,另派一隊強弓硬弩在離城不遠外掩護他們。”
忽必烈又補充道:“也可用咱們傳統的手推板車,推著前去,士兵們躲在木板下麵的車廂裏,安全又便當,不是更好麼?”
大家都讚成這方法,於是都忙著去準備木板、板車和鐵鍬等工具去了。
且說樊城裏守城將士們,眼看著蒙古兵馬不來攻城,便漸漸鬆懈下來,加上一天的拚殺疲勞,再也忍受不住瞌睡的襲擊,一個個終於沉沉地睡去了。這就給蒙古兵造成了一個良好的機會。
他們發現東北角城牆下麵的土潮濕,便於挖掘,於是便集中人力去挖東北角的城牆。
約在四更多天,東北角的城牆下麵居然被掏通了。又把掏通部分向兩邊延伸,總有幾丈有餘,伯顏伸手推了一下,那城牆便晃了一下,他心中大喜。
此時,忽必烈已吩咐兵馬,作好從缺口衝進去的準備,隻待一聲號令了。
忽必烈向伯顏猛一揮手,隻見這位猛將領著數十名士兵,用力猛推那一截城牆。
忽聽“轟隆!”一聲,那一截牆根被掏空了的城牆,全倒了!
城上的守將與士兵們,嚇得連聲喊叫:
“城牆倒了!蒙古兵馬殺進城了!”
他們這一聲喊叫,更給蒙古兵幫了大忙,城上的守兵在睡夢中被驚醒,來不及站起來,就被衝上城去的蒙古將士砍死了!
麵對那麼大的缺口,忽必烈指揮將士,閃電一樣衝殺進去,誰又能阻止得住?
他們手執大刀,風馳電掣似的,一陣砍殺,城裏的守軍被殺得暈頭轉向,潰敗不堪,隻得四下逃竄,死傷無數。
鄒賢一見,心知城已守不住了,便飛跑回府,把一家老小全關在一間屋裏,點上火,都燒死了。
此時,蒙古兵馬已滿城裏追殺守城將士,鄒賢上馬提刀,殺人軍中,連續殺死多人,忽見王義也在揮刀砍殺,當即罵道:
“你這漢奸賣國賊,必將不得好死!”
剛罵完,阿術趕來,立即向弓箭手命令道:
“把那個死硬家夥鄒賢立即射死!”
隻聽弓弦連響,“叭!叭!叭!”
在亂箭之下,鄒賢的身子晃了幾晃,兩眼還瞪了王義一會兒,才倒了下去。
守城的副將張旆,也在混戰之中,死於亂刀之下。
張程領著殘餘士卒在城裏堅持巷戰,直到士兵全部戰死,他才與伯顏又拚殺了好幾十回合,終因疲勞過度,被砍下馬來。
直至清晨,城內尚有宋朝官兵四千多人,居民五百多家,與衝進城裏的蒙兵展開巷戰。
因為蒙古兵不識路徑,被殺傷眾多,殘餘的宋兵與百姓們合在一起共同對抗,直殺得屍塞街道,血流滿地。
樊城終被攻破了,被殺軍民近萬人,而蒙古騎兵也傷亡了不少。
伯顏和阿術大軍開進樊城,二人心花怒放。阿術說:“你真了不起,真是有遠見呀。”
伯顏說:“我有何遠見?不都是忽必烈殿下的指揮?”
阿術說:“是的。”
伯顏說:“能遇忽必烈殿下,咱們真是三生有幸了。”
阿術說:“是的,也算是遇到一位明主了,將來他成為大汗,一定是天下蒼生的福氣,是萬民的福氣呀。”
劉秉忠走近忽必烈說:“但願殿下進城之後,放過全城百姓的性命。”
忽必烈點一下頭:“這個當然,我會放過他們的。”
劉秉忠說:“殿下英明。”
忽必烈說:“不殺戮也是個好策略,比如這次兵不血刃,至少我又可以多數萬將士。隻是這一次樊城的人太多了,就怕我們再朝南進,養不起這些人。”
阿術說:“那還是殺吧。”
伯顏說:“殺?不是好辦法。咱們已經領教過的好處,怎能輕易錯過呢?還是把他們收編為妙。”
劉秉忠說:“對。”
忽必烈說:“我也這麼認為。我想,不如把他們送到漠北去。”
“漠北?”劉秉忠說,“去漠北,還不如暫且留在軍營。”
忽必烈問:“那是為何?”
劉秉忠說:“去漠北之後,他們還不是都成了阿裏不哥的人?”
“對。”忽必烈點一下頭,“到漠北之後,難以馴服。”
阿術說:“我有辦法。”
伯顏問:“什麼辦法?”
阿術說:“可以在這裏馴服好之後,再送他們去漠南。”
劉秉忠說:“也行,反正以後還需更多人手。隻要暫時到漠南,待到用時能調動起來,也是好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