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結城之約(1 / 2)

完成戰後處置的大半年時間裏,籠罩日本全境的戰爭陰霾逐漸散去,大名也都解除動員,在返回各自領地進行簡單交接後,便按照處置方案前往了新的領地。這段時間雖說政務繁雜,可總體上卻相對順利,這也讓秀保得以享受許久未有過的安逸。

當然,還有兩件事他一直放心不下:一是德川家康以身體抱恙為由,待在伏見的屋敷中調養,遲遲不能起身去高野山出家,秀保本意派人催促,但又恐讓外界認為自己太過咄咄逼人,始終不好行動;二是石田三成也賴在大阪城,時常往本丸走動,似乎是想借著澱姬母子的麵子,為自己留在大阪做最後一絲掙紮。

當年十月初五,前田利政告知秀保,前田利家時日無多,前田家已開始準備後事了。藤堂高虎隨即勸說秀保以此為契機,為雪千代和竹王丸行元服禮,邀請東北第一大名、秀保的義弟蒲生秀行擔任雪千代的烏帽子親,邀請北陸第一大名前田利家擔任嫡子竹王丸的烏帽子親。

借此機會,秀保一方麵以大阪曆經動亂需要修繕為由,命令大名們遷往位於伏見城的屋敷居住,並在年後盡數出席秀保精心準備的元服禮。另一方麵,委托藤堂高虎麵見德川秀康,暗示其催促德川家康盡快啟程前往高野山,也算是都給雙方一個台階。

數日後,德川秀康以天寒地凍,擔憂家康身體不能支撐為由請求寬限數月,不料遲遲不給回複,個中深意不言而喻。為避免給德川家帶來麻煩,無奈之下,德川家康隻好於十一月初一離開大阪城,在本多忠勝等一幹老臣的陪同下前往高野山蟄居。

連德川家康都走了,石田三成自然也無顏賴在大阪城,悻悻然帶著家臣趕往關東,去料理下總那個爛攤子。下總長期處於德川秀康支配下,且與秀康現有領地常陸相鄰,境內親德川勢力甚為強勢,對石田三成愛答不理,對其頒布的政策也多是陽奉陰違。

石田三成也曾多次想效仿秀保在東海道那般,將這些不聽話的家夥一網打盡,但是他深知自身的軟肋:一方麵,家臣團不夠強力,同心同德的增田長盛也與自己分隔兩地,難以形成合力;另一方麵,秀保當年痛下殺手,背後可是有豐臣秀吉站台的,可自己背後有誰呢?大老奉行會議早已不複存在,自己忠心耿耿的豐臣宗家日漸式微,至於秀保,更是個見不得自己好的家夥,到時不落井下石就不錯了,指望他給自己撐腰,實在是天方夜譚。

思前想後,石田三成還是放棄了這種激進的做法,轉而試圖采用談判等平和的方式解決當前麵臨的問題,但遺憾的是,那幫豪族和地頭都是得寸進尺的主兒,將石田三成的退讓看成是怯懦,越發地變本加厲。

可今時不同往日,沒了豐臣秀吉的撐腰,這位曾經呼風喚雨的五奉行之首根本無計可施,隻能屢屢派人前往伏見麵見秀保和德川秀康,厚著臉皮希望二人能從中調和,好讓自己安心地施行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