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黑魚(1 / 2)

海裏有很多有學問的魚。但有的魚外表形象似乎相當有學問而實質上沒有學問,有的魚實質上有學問但外表形象呆蠢笨粗。真正表裏如一有學司的就數黑魚(學名黑鮶)了。黑魚有大瞪著的眼睛和大圃眼圈,完全像架著一副克利克斯近視眼鏡。嘴角下撇,顯示出一種知識淵博的清高,更令人炫目的是一枚枚交叉疊壓排列的鱗片,閃射著深奧而又簡明的哲學光彩。黑魚最漂亮的是脊背上的魚鰭,也同牙鮃魚鰭一樣折扇般合攏和展開。但牙鮃魚是向四周平麵展開,而黑魚鰭卻是向上高高豎起,也就格外惹目並風度翩翩。黑魚最重視魚鰭,每天梳理得淨潔整齊。即使條黑魚混得丟盔掉甲或貧困潦倒餓得精瘦,魚鰭也依然風度翩翩地聳立。黑魚深知自己有知識有水平,不能混同於一般魚蝦,所以總是浮在海底的上層,無論何時何地,也決不下去沾一點泥沙。一般的黑魚一生也不會接觸海底,病死老死也將屍體漂上水麵。底層的魚蝦隻能望見黑魚滿腹經綸的肚皮,不禁產生一種遙遠的尊重。但有時也能看見肮髒的屁眼,因此,未免說一些不敬之詞。

然而,黑魚雖然漂浮於海底的上層,卻甘居水層中間,並不仰慕更高的上層,從不認為陽光燦爛或月光柔潤而躍出水麵。它甚至酃夷上層水域,淡然功名利祿,心安理得地在中層水域做學問。海裏的大部分魚有上下對遊的習性,底層魚有時升騰到上層水域開開眼界,上層魚也下潛到底層尋覓土香。這種上下折騰,中層水域便不斷有魚影竄動。黑魚不是視而不見,就是不動聲色地看把戲。它們自己則絕不加入升沉行列,安然我行我素浮於中層。如果你經常潛入海底,你就會發現上不去下不來的黑魚並不全是清高,它有時是懼於底層泥沙的汙濁,畏於上層水域的波濤。在優哉遊哉的中層水域,黑魚可以從容徘徊,擺出一副學者姿態。黑魚用不著像底層魚那樣在沙丘暗礁中滾打摸爬,也用不著像上層魚那樣戰風鬥浪。為此漸漸心寬體胖,動作遲緩,即使是敵害侵來,逃跑的姿勢也不倉皇。旁觀者見了更加敬服,以為黑魚是勇敢沉著。按道理說,黑魚一生應該是清靜平安,滋滋潤潤。

可惜,它有知識,整日裏深刻思索,無休止徘徊,痛苦萬分。也許黑魚的位置承上啟下,既能仰視上麵又能俯視下麵,知道的情況太多,再加上它又天生有一種關注一切的習慣,便日漸活得沉重。在動蕩不安的大海裏,所有的魚類都在練習兩種本領,是覓食本領,二是逃跑本領。也就是活得好和活得長久的本領。這種生命第一的原則使大多數的魚顧及不了自己的形象,它們往往長得尖頭尖腦,野蠻勇武,而且腦袋退化得隻能記住兩件事物,一是怎樣有力氣吃飽肚子,二是怎樣有力氣逃命。唯有黑魚不注重力量而注重智慧。它的腦袋發育得愈發完美,更有博士風度。但腦袋太大,遊起來有阻力,這就使黑魚不由自主地搖頭晃腦,步履蹣跚。在其他魚類看起來,以為是在吟詩賦詞。

在魚類中,再也沒有比黑魚更大更亮的眼睛了,完全像水晶鏡片那樣閃閃發光。但無論多麼老到的黑魚,總有股天真的孩子氣,認真觀察你會發現稚氣全來自它那兩個大眼睛,原來是兩個大近視眼。近視眼看什麼東西,總耍盡力靠近。黑魚發現什麼事物便是這樣,大大地瞪著茫然的眼睛貼上去,似乎要親吻什麼,又可笑又可愛。漁人釣黑魚,也從容不迫學者風度。將魚鉤放到底,再緩緩往上提幾碼,讓魚鉤在水層中間老練地晃悠。黑魚見異物,紛紛圍上來研究,一對對大近視眼幾乎撞到魚鉤上。有時漁人性急,突然提鉤,往往會碰巧掛上來條黑魚。當眾多的黑魚中間,有一條竟能騰空而去,使其餘的黑魚大惑不解。由於大惑不解,黑魚並不驚惶失措地逃散,而是原地不動地搖晃著大腦袋思考:怎麼會出現這種事呢?一條魚竟會原地不動地飛升起來,太不可恩議了!魚鉤又垂下來,眾黑魚又好奇地圍攏上去,親吻魚鉤似的迫切研究起來。結果是又一條黑魚騰空拜拜了。它們繼續大惑不解,更以為這是奇妙。沒辦法,隻好一條叉一條地被研究上去。

漁人都有這個經驗,隻要在一個地方鉤到一條黑魚,緊接著就會一條又一條,就像黑魚在下麵排隊等著咬鉤似的。在水下用魚槍打黑魚,比在岸邊釣黑魚還容易。一條黑魚被擊中了,痛苦地在槍杆上扭動。另一條黑魚卻傻嗬嗬地遊過來,研究它的同伴怎麼會出現這種高難動作,於是很輕易地又被擊中。其他的魚隻要聽到異常聲音,不管是否危險,首先是撒腿逃竄,逃得越遠越快越好,它們也從不回頭看看逃得是否合理。它們決不吝惜逃跑的力氣,寧肯錯逃一千次,也決不放過一次逃跑的機會。有智慧的黑魚卻決定要研究出個究竟來,所以吃百次虧電沒記性,簡直就是前仆後繼。連漁人都有些可憐——這些家夥,學問太多,愚了!被提出水麵的黑魚一下子就明白了怎麼回事了,可是它們不悲哀不驚惶失措,還是昧地大瞪著眼睛,似乎在憤怒地喊——這不合乎邏輯,這不合乎邏輯!……直到下鍋燒熟端到餐桌上,黑魚還是瞪著大眼不合乎邏輯,而別的魚早就焦頭爛額地認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