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陰縣每年都要舉行武重大賽,借比武的機會為國家挑選人才。
有一天,周侗對徒弟們說:“縣裏下了令牌,明天要舉行武童鄉試,我已給你們報了名,你們回家準備弓箭鞍馬,明天早早去校場會齊應試。”
第二天,嶽飛打扮得整整齊齊,跟在周侗馬後,來到了湯陰縣城北門外校場。校閱台上坐著幾個人,有戴羽翅帽穿朝服佩玉帶的知縣,有披甲戴盔的武官。三聲號炮響後,鄉試比武正式開始。其他的武童都先後進行了比試,但大都表現平平,知縣搖了搖頭,不太滿意。
這時校閱武官喊嶽飛的名字。嶽飛走進校場時,知縣見他相貌堂堂,氣度不凡,心想;“好威武的後生呀,不知是哪個莊的?”
嶽飛信心滿懷地走到台前,微微一側身子,左腿弓,右腿蹬,兩臂輕輕一張,弓開箭出,“嗖嗖嗖”三道白光閃過,穿透靶心。全場頓時歡聲雷動。武官驚呆了,知縣也異常欣喜,不住聲地誇讚:“好箭法!好箭法!”
嶽飛在這次武童比試中得了第一名。知縣親自給嶽飛披紅戴花,麵帶喜色地把嶽飛看了又看,見嶽飛不但武藝超群,而且相貌堂堂,威武之中透著英氣。心裏不禁十分喜愛,心想,我年老體弱,中年喪妻,隻有一個女兒,何不將女兒許配給他,將來也好有個依靠……便吩咐衙役傳嶽飛進府。
知縣名叫李春,為人和善,體恤百姓,是個清官。他回到家裏就對女兒說了自己的打算。李小姐長得麵如滿月,目似秋水,從小跟著李春讀書識字,是個勤儉賢淑、好學知禮的姑娘。現在一聽父親說要給她許婚,臉早就羞紅了,心裏卻很歡喜。
李春把周侗和嶽飛請到家裏,向他們說明了自己的意思。嶽飛低頭不語。周侗認為,嶽飛與李小姐年貌相當,堪稱良緣美眷,就以師傅的身份,替嶽飛將這門親事應承下來。
從李春家出來後,周侗很興奮,就和嶽飛打賭,比試馬術,看誰先到家。於是兩個人策馬揚鞭,飛一般地往回趕。結果周侗先嶽飛一步趕了回來。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周侗一到家裏就一病不起,盡管嶽飛細心伺候,但沒過多久,周侗還是駕鶴西歸了。
周侗的病故,使嶽飛十分悲痛。為了報答師傅的恩情,每逢初一、十五,嶽飛都要買點酒肉,拿到周侗墓前祭奠。有時手頭缺錢,嶽飛便把衣服拿去典當。在祭奠時,嶽飛總是用恩師所贈之弓連發三箭,然後把果酒等供品,埋祭於墓側。
天氣越來越冷,嶽飛身上的衣服卻越來越少。嶽和感到很奇怪,疑心兒子結交了不好的朋友,便悄悄地觀察嶽飛的舉動,終於發現嶽飛典衣祭墓一事。父親問他為何這麼做,嶽飛回答說:“師傅對我的恩情我一輩子都報答不完。他不光教給我武藝,還教我做人的道理,讓我用自己的所學報效國家。可惜我在師傅生前沒能謝恩,他死後,我要借初一、十五掃墓以寄托我的哀思。連射三箭,以示飲水思源。”
聽了兒子這番肺腑之言,嶽和十分感動。他深情地對兒子說:“你的孝順我很讚賞,但是當將來國家用你的時候,你能為國貢獻一生嗎?”嶽飛毫不遲疑地回答說:“隻要父親大人支持我以身許國,我什麼事都可以做!”嶽和讚許地點了點頭。從此刻起,嶽飛就立下了為國貢獻一生的誌向。
後來,嶽飛又向一個名叫陳廣的人學習槍法。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嶽飛的槍法出神入化,方圓百裏無人能敵。
隨著嶽飛弟兄的長大成人,宋朝的腐敗已日甚一日,百姓的困苦也日甚一日。在此環境下,嶽家的生活愈過愈艱難。
公元1117年,相州又發生澇災,幾乎每天都下大雨,農田被淹,收成銳減。農民在沒法維持生活的情況下,隻能典賣土地,或者借高利貸,最後導致經濟狀況更加惡化。
那時李春因得罪了權貴,被罷了官,生活也很困難。此時嶽飛的父親抱孫心切,盡管家裏很困難,還是借錢為嶽飛和李小姐舉行了婚禮。
一年後,嶽飛的長子——嶽雲降生。添丁進口,喜事臨門,但嶽家的經濟負擔沉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