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帝王魂歸《大風歌》(1)(3 / 3)

灌嬰說:“誰是明白人?還有人比咱們蕭相國更明白的人嗎?”

夏侯嬰給大家說:“我認識一個姓薛的老先生,早年曾是西楚的令尹,他曾經與英布同事項羽,很了解這個英布,找他來談談不好嗎?

蕭何說:“好吧,你就把那個薛公請來吧!”

夏侯嬰走後,—會兒就領進一個人來。好像那個令尹就在門外等候著似的。

夏侯嬰給朝臣們傲了介紹。這人近七十歲了,須發皆白,麵目秀顧。他給滿朝大臣行禮後,蕭何令給他設座,然後就請他說說英布造反的原因。

薛公說:“如果站在英布那邊說話,他當然是要造反的!前年殺韓信,去年殺彭越,諸侯誰不心驚膽顫?英布與他們兩個人,可說是同功一體。兩個人都被殺了,英布覺得就要輪到自己的了,他為什麼不與大漢拚個你死我活?難道要英布這樣的英雄,束手就擒嗎?”

薛公隻說了這麼幾句,但言簡意賅。道理就是這樣。

大家又沉默起來。沉默的原因不能不說同情的因素是存在的!

薛公要起身告辭,蕭何止住他說:“薛公請留一會兒,也許皇上能夠接見你,你把這些話再對他說一遍。”

正在大家焦躁地等待時,樊噲從北方回來了,他一進門就嚷嚷著:“你們在這裏做什麼?不知道英布那小子造反了嗎?快想辦法呀,去見皇上呀!”

蕭何見到樊噲,高興地說:“好了,能夠去見皇上的人來了!”

他把樊噲拉到一邊,把情況對他說了一遍,攛掇他說:“樊噲,皇上是你的連襟哥,你就衝進去,他也不能怎麼樣你,你就為大家,為大漢闖一闖吧!”

樊噲說:“好,我就闖進去!什麼時候了,隻要還活著,就得出朝議事!”他又回頭招呼滿朝大臣說:“你們在這裏等著,我進去把皇上請出來!”

來到劉邦的寢宮門口,侍衛們圍上來攔阻,“小子們,滾開!”樊噲亮出佩劍叫道,接著幾下拳腳,就把侍衛們打得東倒西歪,然後攘袖奮臂拿出當年衝擊鴻門宴的勁頭就衝進宮去了。蕭何等大臣跟在後麵。

這時,劉邦正頭枕著那個伺候他的小太監懨懨地臥在地上,聽到有人吵鬧,就睜開眼睛。“誰這麼大膽?”

“是我,皇上……”樊噲哭著跪了下來,“英布反了!群臣束手無策,皇上你不著急嗎?”

劉邦眼睛開了又合,合了又開。沒有做出反應。

看到皇上這樣子,樊噲、周勃等大臣更惶恐了,一起扶劉邦起來。

樊噲說:“皇上!……當年皇上與臣下等起豐沛,定天下,何其壯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憊也!陛下病重,臣下震恐,您不召集臣下議事,而與一宦吏相守在這裏,您難道忘了趙高亡秦的教訓了?”

蕭何等大臣也一起七嘴八舌地訴說目前大漢的困境,勸皇上抖擻精神,重振雄風,帶領群臣將士,平定禍亂。

劉邦的眼睛亮了,慢慢地站起來。

“英布真的反了?”他問。

“反了,他已經衝向了荊國……”周勃說。

“他以為老子不中用了?”

“是啊,他想渾水摸魚!”朝臣們見皇帝又有了精神,放下心來。

“那麼,朕就出去與他較量一下……”

聽了劉邦的話,歡聲驟起。“皇帝萬歲!大漢皇帝萬萬歲!”……

看到群臣對他的依賴,看到沛豐老臣對他的真情流露,劉邦十分感動。他決然而起,拉著樊噲等大臣的手說:“還是你們這班老夥計可靠呀!走,走,跟隨老子平叛去!”

朝會上,劉邦向樊噲等人問:“大家打算怎樣對英布用兵?”

樊噲叫道:“這還用多講,把那小子抓來,坑了算了!”

周勃也說:“他有什麼能耐?不過就是個驪山囚徒!圍起來一頓打,就把他打趴了!”

別的將領也是扯著喉嚨叫嚷。

劉邦沒有與他們拌嘴,隻是聽著。他心裏想:你們這些莽夫,打了多年仗,怎麼沒一點長進呀!那個英布沒有韓信的軍事才能,也沒有彭越的英勇善戰,但如果論起衝鋒陷陣,你們沒一個是他的敵手!帶領你們去平叛,我還真是沒一點信心……

夏侯嬰看出劉邦的心事,就悄悄地對劉邦說“有個過去做過西楚令尹的老人對英布十分了解,何不找他來垂詢一下呢?”

“這個人在哪裏?”

“他就在外麵等候。”

“領他到偏殿去吧。”

劉邦對群臣說:“大家義憤填膺,同仇敵愾,朕很受鼓舞,大家回去立刻準備平叛,不日發兵!”

群臣散後,劉邦接見了薛公。

薛公拜見後,皇上令給他設座。即刻問他英布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