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8章 帝王魂歸《大風歌》(4)(1 / 3)

鄉親們高喊道:“托皇上的福,去年的糧食還沒吃完呢,把你的朝廷搬沛城來吧,咱們歡歡喜喜地一起過!”幾句話引得劉邦哈哈大笑。

沒辦法,劉邦又令地方官在野外紮下營帳,答應在那裏再住三天。

老鄉們歡呼雷動,紛紛回家捧了牛羊肉和老酒前來相送。整個沛城好像搬到這裏來了。就在這裏,沛城的老鄉提出了一件事,使劉邦為難了。

他們說:“沛城有幸蠲免了徭役,您的老家豐邑卻沒有蒙此恩典,’請陛下哀憐他們,也降福給他們吧……”

劉邦不高興了,他說:“豐邑是朕出生長大的地方,朕怎麼能忘記呢?隻是想起他們曾跟隨雍齒降魏反我,朕就不想施恩於他們了!”

可是沛城父老再三懇求:“豐邑的老鄉雖然有錯,但他們那時也是迫於無奈呀,希望皇上忘記他們的過失,隻想著家鄉的深情吧!”

劉邦卻不過沛城人的真摯請求,就答應了:“好吧,豐邑也照沛城之例,今後免除所有徭役!”

劉邦終於離開了故鄉。

他坐上禦輦後對夏侯嬰說“看到了嗎?天下最愛劉邦的還是家多的人哪!”

可是家鄉人有一件事也使他甚為不快,就是他們在歡迎他的同時也掛牽著相國蕭何。在談話時,他們常常問起蕭何,稱讚他是周公、管忡、樂毅一般的人物。是大漢真正的當家人!在宴會上祝酒時,他們也從不忘記向沒在座的蕭相國祝酒,好像蕭何與他一起回來了!這觸動了劉邦近年來的心事,相國的權力太大了,威信太高了,如果他想起事,那是比韓信、彭越、英布更可怕的人物!即使他在自己活著時,有所忌憚,那麼在自己死後呢?他還聽從少年皇帝嗎?

在他生病時,他躺在床上再三思量的就是這事。

蕭何是塊“大石頭”,他一時還搬不動他,實際上也離不了他。

可是這已是他的心病了。

東征英布時,劉邦曾一再地派心腹回長安探聽蕭何在做些什麼?家鄉之行,鄉親們對蕭何的懷念更似觸痛了他的傷疤。

“周緤呀……”他掀開輦車的簾子叫道。

在禦輦一旁騎馬走著的周緤,聽到劉邦呼喚,趕緊下了馬,跑了過來,躬身聽著。

“你頭前回長安去看看吧。”

“看什麼呢,皇上?”

“看看蕭相國在幹什麼?”

“是……”可是周繅仍不懂劉邦的意思,“咱們很快就回去了……”

“咱們在路上總要走十幾天或者幾十天,朕要你幾天就趕回長安!”

“是,臣立刻就上路。”

“到了長安不要見任何人,就暗暗地察訪。”

“臣記住了……”

劉邦一行走到魯地附近時,前此派到長安的人陸續回來了。他們向劉邦報告說:蕭相國變了,與以前大不相同了!

劉邦十分詫異。他問:“蕭相國變了?,他怎麼變的?”

探子們說:皇上離開長安後,蕭相國大斂其財,甚至損公肥私,強買強賣。奇怪的是別的貪官總是藏藏掖掖偷偷摸摸的,他卻大張旗鼓地幹,惟恐別人不知道似的,給他家送禮的人門庭若市,長安的人都驚歎地說:沒想到清廉了一輩子的蕭相國一夜之聞變成了個大貪官!……

劉邦聽了不僅不生氣,還嗬嗬大笑:“整日忙忙碌碌,不知苦累的蕭何也開始為自己打算了,好啊,好啊……”

在劉邦身旁的人,都不明白劉邦的說這話是什麼意思。

夏侯嬰說:“皇上,別聽他們瞎說,蕭相國怎麼會是那樣的人呢?”

“夏侯嬰,你不懂得,人總是會變的!”

從此,劉邦的神情開朗了許多。

長安來人,還帶來了兩個好消息。一是從淮河潰退的英布跑到他的老朋友長沙王吳臣那裏求其庇護,吳臣假裝收留他,然後派人把他殺死,把他的頭顱裝在木匣裏送到長安,以表忠心。一是鎮守北方的邊將報告說,陳豨的餘部已被消滅,匈奴也已遠遁了。

這兩個消息都使劉邦精神煥發。他對趕來的兄弟,楚王劉交說:“形勢這麼好,朕沒有什麼可擔心的了,咱們還忙著回長安做什麼,找個地方再玩上幾天好了!”

“那就到曲阜去拜一拜孔聖人的廟好了!”

“遠嗎?”

“不遠,離這裏就一天多的路程。”劉交說。劉交原是個農村老“土”,可是從小篤信儒學,跟著村裏的老師讀了幾天“子曰”、“詩雲”,就自詡為孔家門徒了。

但劉邦與秦始皇一樣,崇尚的是法家,認為治國還得韓非那一套。不僅這樣,他對那些儒冠高聳、寬袍博帶的儒生沒個好印象。見了就想損他們幾句。

“算了吧,”劉邦說,“他們那些玩藝兒朕不欣賞。”

“那不好呀,哥,”劉交說,“法家主張嚴厲治國,儒家主張禮義馭民,道理是一樣的!”再深的道理劉交也講不出來了。

“我看不一樣,”劉邦說,“我信不過那些咬文嚼字的家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