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早就準備好了似的,立刻跑進幾個手拿木枷的侍衛,把蕭何上了枷,就拖走了。
老相國被捕,在朝野引起巨大震動。因為他一直是群臣的榜樣,民眾的偶像。即使最近有些逾距行為,大多認為這是他年紀大了,一時糊塗,他的形象在臣民的心目中還是金光閃亮的。
呂雉認為這是君臣間的小小嘔氣,一會兒就會過去,再說群臣就會上書為相國聲辯,倒是怕劉邦是難以“下樓”了,所以,她沒有出麵說話。
令她奇怪的是一連幾天卻沒有動靜。
原因是深刻的。
曹參遠在齊地,論說在朝的老臣如周勃、夏侯嬰等是該出來說話的,可是他們這幾年也深受劉邦的忌刻,常常不明不白地遭到訓斥,弄不好就有引火燒身的危險。所以他們躲在家裏緘默不語。那些以戰功得到封賞的朝臣,早就嫉妒蕭何的無戰功而得高祿,更不出頭為蕭何講情了!
但無論什麼人,都在緊張地看著事態的發展。
張良的家人說:“在這時候,您是不是出麵為蕭相國說幾句話呢?”
張良說:“說什麼,好叫皇帝下台嗎?我可不去幫他!放心,蕭何沒事的!”
劉邦呢,正像張良說的,張望著空寂的朝堂,也很著急。怎麼就沒人出來替蕭何爭一爭呢?這些狗娘養的!——這蕭何關在獄裏,殺也殺不得,放也放不得,就這麼拖著嗎?……
一天,劉邦悶得不行,就把來向他回事的一個姓王的衛尉留下了。“你先別走,陪朕下盤棋吧!”
衛尉(皇宮的衛戍長官)是九卿之一,是大官了,這年輕人又是劉邦新提拔的,所以對他說話很隨便。
走下了幾著後,劉邦歎口氣說“怪了,怎麼沒人為蕭相國上書喊冤呀,難道他們都認為蕭何有罪嗎?”
王衛尉立刻就摸到了劉邦的心事,裝作無意地問道:“皇上,相國有什麼大罪,您把他當作重犯對待?”
劉邦說:“朕聽說李斯在做丞相時,有善舉都歸功於皇上,有過錯都自己攬過來,所以,他被秦皇信任,執掌大權。蕭何呢,自己收受賄賂強占民田,做了許多惡事,又反過頭來裝出為民請命的樣子,所以朕要懲治他!”
王衛尉說:“臣下可以為這事說幾句嗎?”
“你說,你說!”
“蕭相國一直是關心百姓的,這,天下人都知道。至於他最近收受賄賂、強占民田等惡跡,大概是事出有因,皇上不妨另做調查。”
“怎麼啦?難道他貪贓枉法還事出有因?”
王衛尉說:“皇上,他是相國,知道怎樣對民眾有好處,就怎樣做,這是他認真負責的表現。但……那些事……怕是裝出來的吧!”
“你怎麼這樣想呢?”
“皇上,當年您與項羽在滎陽、成皋相爭數年,近年陳豨、英布又接踵叛亂,陛下都親自出征,全是相國留守關中,為您籌措一切。如果蕭相國有二心的話,則武關以西,早非陛下所有了!試想,他連這麼大的利益都不貪求,怎會貪圖商賈、行賄者的蠅頭小利呢?”
劉邦點點頭。
衛尉又說:“秦朝是因從不反省自己的暴政而亡國的,李斯為皇帝擔戴罪名有什麼值得稱賞的呢!”
“那麼,蕭何為什麼……呢?”
“臣下不是說過麼,那是另當別論的事,但您可別懷疑相國的忠貞!”
劉邦本想因此扳倒蕭何的,聽了衛尉的話很不高興。他把棋子兒往棋盤上一摔說:“算了,朕沒心下棋了,你走吧,走吧!”
衛尉走後,劉邦想,連我新提拔的人都認為我對蕭何不公平,遑論滿朝文武了。於是他派一使臣持了他的符節到監獄裏把蕭何放了出來。
蕭何在獄裏度日如年。回想幾十年來對劉邦的鞠躬盡瘁,冤枉得直掉淚。現在一下子又得赦書,大喜過望,把一切對忘了,顧不得回家,就急急忙忙地往宮裏跑去。
到了未央後宮,他又把帽子扔掉,把鞋子甩掉,跑進去跪下向皇上恭謝聖恩。
“起來吧,蕭何,”劉邦斜著眼望著相國,“你為民請命,要朕的園子,朕不給你,是桀紂那一類的昏君了,你卻是周公那樣的賢相,你向朕謝什麼恩!”
蕭何見劉邦這麼說,知道他還是一肚子怨怒,就連忙說:“皇上對老臣的懲誡還是應當的,應當的……”
“那是朕故意將你抓起來的,好讓天下百姓知道罪過在朕哩!起來起來……”
“那麼……”
“別‘那麼’了,相國還是你的!”
老相國被皇帝抓進獄裏,本就稀裏糊塗,現在又被放出,也是迷裏恍惚。朝臣們誰也弄不明白是怎麼一回事?可是現在大家都放了心,整個朝廷又像平常那樣運轉起來。
大家剛剛鬆了一口氣,劉邦又把易儲的事突然提了出來。
原來那時的皇權,還不能一人獨斷。皇帝對諸王的封立、大臣的任命,都得走一走九卿舉薦這一手續,不是下個詔令就可以的。劉邦是天下諸侯擁立的,後來他逐漸地因這樣那樣的原因把他們撤的撤,換的換,殺的殺,都得找出相當理由的。太子的事也是這樣。他得先提出更換太子的理由,然後再由大臣上書稱頌如意的許多好處,劉盈的許多缺點,最後才可下達廢立的詔書。但現在群臣大多不願更換太子,群臣上書搞不出來,劉邦的易儲動議就被卡住了!